面對不利因素 應迅速調整自我以適應需求
記:這幾年來,不論是從國際環境還是國內政策上,都給中國的紡織服裝業帶來了不少困難,您怎么看待這些不利因素?它是否影響到童裝行業的發展?
葉:困境來得好像很突然,但其實這是在我們的經濟發展中,制造業比重過大的必然結果。
困難是明顯的,但這何嘗不是中國服裝行業轉型的一次契機———從低成本擴張戰略轉向創新引領發展,突破低水平競爭的瓶頸,不斷創新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優化升級,全面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我們對于企業的經營不能把重心只放在利潤兩個字上,企業的發展要靠策略,要站高一點、看遠一點。
可以說,溫州的童裝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一直發展穩健,前期積累和培養的市場,對后來品牌的銷售網絡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溫州人的市場基因是獨一無二的。后期企業的自我努力發展為企業贏得了相應的市場回報,而企業要更上一層樓卻面臨著一定的困難。
現在溫州童裝乃至中國童裝想要長足發展,絕不能一條腿走路,生產加工質量已經成為最底線而不是命脈,我們除了進一步加大產品開發外,把品牌從區域向全國、全世界發展,使其包容性變得更大,提高品牌內涵都是至關重要的。面對困境我們不能逃避,更不能視而不見,好像鴕鳥一樣。要積極應對,在交融與交鋒之間共同尋找可以落地的解決方案。
記:作為浙江省服裝行業協會副會長、童裝分會會長,您認為童裝企業應該如何正確面對當前形勢,迅速調整自己,以適應國際、國內形勢的需求?
葉:本土品牌如何做大做強,我認為借鑒國外已有的經驗非常重要,尤其是相鄰國家服裝發展的經驗。國外的童裝在產品質量、管理、品牌打造和市場化運作方面已積累了許多成功的經驗,尤其是相鄰國家在文化、習慣、設計風格、穿著效果上與我們有異曲同工之妙,它們的興衰成敗就是我們很好的“史書”,要善于總結他們成功與失敗的經驗,結合自己企業,走出有自我特色的發展之路。
作為企業,首先要把自己看清楚,再從別人的發展經驗來尋找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
目前我國童裝企業大概分為幾種類型:
一。沒有具體對象的生產企業。這種生產加工型企業比較被動,企業普遍感到服裝生意越來越難做。
“難”來自各個方面:各種減利因素增加,利潤空間越來越?。皇袌鰧τ谄放扑淼漠a品差異化的要求不斷提高,企業感到茫然;產業升級的步伐加快,需要持續的創新能力;生產加工機制向品牌經營機制轉變,短期內難見效益;國內缺少原創品牌發展的氛圍……
因此,業內一批實力較強的服裝企業,紛紛采取投資和多元化經營戰略。這些企業依靠服裝產品的品牌擴張,借消費者和投資者對企業的信任將品牌延伸。
目前,服裝行業的投資主體是以民營和外資為主的新一輪國際服裝制造業的轉移,大量外資企業在與中國服裝企業進行更深層次的合作,行業內企業已完全成為獨立自主的競爭主體。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