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前夕,周瑜隊主降派大怒曰:“吾奉主公之命,督兵破曹,敢有再言降者必斬。”領導者的意志,正是最珍貴的無形戰力與精神指導。
淳于瓊喝酒誤事,醉臥幛中,導致曹操攻其不備放火燒烏巢軍糧,袁紹因此一蹶不振,走入滅亡。管理策所說:“上帝會注意細節”,局部影響全局由此可見一斑。
勝利者要寬容,曹操擊敗袁紹以后,原諒營中和袁紹暗通款曲之人:“當紹之強,孤亦不能自保,況他人乎?”領導者必須展現豁達與胸襟。
當傳聞趙云投奔曹操時,劉備冷靜地表現對同事的信任:“子龍是我故交,安肯反乎?”“子龍從我于患難,心如鐵石,非富貴所能動搖也。”信任正是企業發展的“社會資本”,是人際溝通的馬達。
曹操求才若渴、唯才是用,“你能翻多大的跟斗,我就給你搭多大的舞臺。”領導與組織、動員、培訓、溝通、考核密不可分,人才正是企業成長的核心要素。
三國故事是領導力的精髓
張飛喝酒誤事失去徐州欲自刎,劉備勸阻,奪劍擲地說:“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縫;手足斷,安可續?”劉備通曉人性,張飛怎不會誓死效忠?
楊修看穿曹操心事,“雞肋者,食之無味,棄之有味”,點出曹操進退失據的窘境,導致楊修被曹操所殺。“伴君如伴虎”,如何與長官相處、全身而退,充滿著智慧的結晶。
曹操“割髪權代首”,展現了領導者的自律,落實法制,再次驗證“以身作則,為人典范”的領導主題。諸葛亮說“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則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則知榮。恩榮并濟,上下有節。”“自律”與“他律”的互用,恩威并用、寬猛相濟,正是“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的經驗法則。
關羽千里走單騎,曹操欽佩關羽之節義:“云長封金掛印,財賄不以動其心,爵祿不以移其志,此等人吾深敬之。”領導者要知人、用人,待人以誠,處事為公。
以上所述的《三國演義》故事,正是領導力的精髓。有愿景的領導者,就是創造故事、提出理念、傳達信息、言行合一、推動革新。《三國演義》的經典故事可以重新解讀,賦以新意,深化內涵,使傳統與現代結合。
《三國演義》可以激發我們的想像力,尚友古人,面對真實的我,追求與邁向偉大,深入體驗人性的善惡美丑與復雜性。人要回到靈魂深處探討生命的意義,莎士比亞形容:“環繞著人類的靈魂航行。”《三國演義》未嘗不是了解“領導與管理靈魂”的一本經典,歷久而彌新,可供我們反思與前進之用。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