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家族企業反哺社會
“不抽煙不喝酒,就沒看出董事長有什么愛好,要說愛好,就是做企業、忙工作。”鴻潤集團的員工接受記者采訪時都這樣評價夏吉國。
“當年我出來做生意純粹就是為了賺錢求生存,現在身家過億,財富不屬于我個人,而是屬于整個社會。”夏吉國向記者舉起自己的手機說:我用了很多年都舍不得丟,還有曾經用過的一輛別克車,當時都開了近60萬公里了,很多人都建議換輛更好的,可是這些東西都跟著自己好多年了,總不舍得丟。
對物敝帚自珍,對生活在這片故土上的鄉親,出身農家的夏吉國更是充滿了深厚的感情。當年父親留下的債務,夏吉國不僅全部償還,還以不同的形式給予更多回報,如安排他們的子女工作等。他把企業做成國際市場+公司+農戶的模式,出資成立桐城鴻潤蛋鴨產業發展公司,幫助農民致富,每年鵝鴨使用在1億只以上。他發起設立桐城市民生擔保公司,每年為六七百小企業提供總額達7000多萬元的貸款支持。夏吉國說,做這件事,與自己當年貸款難的經歷有很大的關系。
“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夏吉國說,鴻潤能發展到今天的規模,已深深扎根桐城這片鄉土,要盡他能力為這個家園承擔一份責任,因此公司總部絕不會隨著企業更強而搬到大城市去。
如今,為了謀求資本市場發展,一門心思撲在工作上的夏吉國已經完成了對公司股份制改造。與大多數企業家保持絕對控股權不同的是,夏吉國個人只持有40%左右的股權。他告訴記者,兩個兒子都還在大學深造,其中一個在國外邊打工掙生活費邊學習。假期兩兄弟回來,夏吉國也有意識地讓他們到工廠鍛煉,倆人拖麻袋能將十個手指頭磨出鮮血。
“吃苦才是真正的財富”,接受記者采訪的夏吉國不止一次地說,“目前我沒有做家族企業的想法,希望孩子們能獨立創業,哪怕一開始不能成功”。
■夏吉國二三事
給3000萬也不賣專利
13萬元一床被子,每床被子只有500克,算下來每克260元,比一克黃金的價格要貴出很多。
當年夏吉國拍板研發出這種專利產品“圈圈絨”時,在世界羽絨圈內引起震動,還在該項技術產品剛剛宣布研制成功之時,就有各國客商要與鴻潤合資。
“你可以買我們的原料,但他們必須給鴻潤貼牌,必須使用鴻潤的商標品牌。”夏吉國沒有絲毫讓步,外商們退縮了。一家日本企業這時又找上門來,開口就是3000萬元一次性買斷圈圈絨專利。夏吉國沒答應,“我又不是靠轉讓專利為生的企業,如果那樣,鴻潤早就沒有了發展后勁”。
“我們需要借助核心產品打造鴻潤自己的品牌。”夏吉國說,創建一個品牌很難,但被人吃掉很容易。為此,集團將鴻潤商標在1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了注冊。在國內,鴻潤集團也成為業內惟一一家集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產品、國家免檢產品等榮譽為一身的企業。
誠信鴨的故事
在鴻潤集團產品陳列室里,記者發現,一張鴨子的照片掛在顯眼位置。照片背后就是誠信鴨的故事。
1997年,夏吉國與丹麥商人哈利簽了一筆價值700萬美元的訂單,但后來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如果繼續按原價出貨,鴻潤將蒙受數額巨大的損失。按照合同文本,夏吉國是可以與對方重新議價的,并且將公司庫存的羽絨賣個好價錢,但夏吉國選擇了信守諾言,獨自承擔原材料價格上漲對公司造成的200萬元損失。
哈利聽說后非常感動,特意從國外帶來一只鴨子,送給夏吉國表達敬意和感謝,這只鴨子也被命名為“誠信鴨”。從此,鴻潤集團與哈利先生的貿易額每年都固定在1000萬美元以上。夏吉國與哈利也由合作伙伴變成了朋友。鴨子成了兩人友誼的見證。“做企業,信用很重要,特別是和外商做生意,代表的是中國企業的形象,更要講究誠信。”
就是因為堅持這樣的信念,夏吉國贏得了更多的外國朋友。在鴻潤的基地廠房,記者隨時能見到來自不同國家的“藍眼睛”,他們見到夏吉國都非常熱情地擁抱。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