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用手機瀏覽
先進的煤燃燒和發電技術;以煤氣化為基礎的多聯產技術;原料多元化、碳氫比可調的大規模煤氣化技術;高值低碳產品合成技術;智能、高效、可靠的電網體系等。在謝克昌代表看來,煤炭行業突破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很可能形成許多新型、低碳的產業。因此,應該緊緊抓住全世界開始重視發展低碳經濟這個機遇,重點扶植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技術的開發和推廣,加快發展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和低碳產業。
促整合做大做強支柱產業
山西煤炭的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始終在90%以上,與煤炭緊密聯系的煤、焦、冶、電等重化工產業占全省工業產值的80%,其中煤炭生產所創造的GDP占全省GDP一半以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做大做強傳統支柱產業是山西不能回避的課題。
全國人大代表、晉城市委副書記、市長王茂設認為,低碳經濟的核心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創建潔凈的能源結構。這不僅是一場大規模的環境革命,更是涉及生產模式、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和國家權益的一場深刻的經濟革命,是科學發展的必然選擇。
作為全國無煙煤的主要生產基地,2009年晉城大力推進地方煤礦兼并重組整合規劃。整合后,晉城保留礦井129座,產能規模11230萬噸/年,保留礦井數量和產能規模均居全省各市之首。那么,如何在整合的基礎上,順應低碳發展的要求做大做強煤炭產業?晉城市的答案有兩個:一是大力推進大型礦井建設,提升煤炭生產的規模化、機械化、信息化、現代化水平,為煤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基礎。另一個就是加大煤層氣等新能源的開發利用,推進煤炭產業和產品結構的延伸。
王茂設代表結合晉城的實踐建議,山西應在“能源結構多元化、經濟結構低碳化、產品結構高端化”上下工夫,要“建立低碳能源體系、技術體系、產業體系和消費體系”。要按照“資源—產品—廢物—再生資源”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采用政策引導、減免稅收等措施,積極延伸產業鏈條,促進資源循環式利用,鼓勵企業循環式生產,產業循環式組合,最終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
靠服務業助推山西可持續發展
在山西,陽城縣北留鎮皇城村被譽為轉型發展的突出典型。從一個貧窮落后的小山村發展到集煤炭開采、旅游開發、生物制藥、生態農業于一體的“中國十佳小康村”,皇城村的崛起正緣于20多年間三次科學決策、大膽轉型的成功。從傳統農業向煤炭產業跨越,從煤炭產業向旅游產業延伸,再到如今向高科技產業推進,全國人大代表張家勝認為:“發展經濟,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資源型地區尤其如此。要有強大的新興產業頂上去,在資源枯竭期到來時,才不會形成經濟衰退。”
李晉峰委員提出,山西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應盡快從工業化社會向服務型社會轉變。服務業就是低碳經濟,世界上有許多成功轉型的例子。比如德國的魯爾,它原來在歐洲的地位和山西在全國的地位一樣,為德國發展提供了能源支撐。現已轉型為歐洲文化之都和時尚之都,轉型用了50年。它的轉型和山西一樣,第一步是煤礦整合,關小上大。經歷了經濟大蕭條后,當地政府意識到只發展煤炭產業不行,就提出發展旅游文化產業和創意產業。山西有豐富厚重的旅游文化資源,轉型基礎比魯爾好,我們要有意識盡快實現工業化社會向服務型社會跨越。我們不能再走沿海城市發展之路,山西要揚己長,避己短,在旅游文化業上下工夫,加大政策支撐力度。山西從工業型社會進入服務型社會那一天,就真正實現了可持續發展。 記者 左燕東 楊文 趙向南 本欄攝影 任靈杰 趙向南 任華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