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志華建議,希望中國政府有一些具體措施和政策來推動,“在這個過程中聽取企業對低碳經濟的看法,政策也要可行,對低碳經濟有幫助。
諾維信中國區總裁柯銘表示,低碳經濟是一個新的模式,中國很難從發達國家的已有經驗中學習,“中國的經濟結構與其他國家不同,政府的作用更大,政府部門在風險評估后應有冒險的精神,步伐應更大一些。
垃圾處理仍存真空
垃圾處理行業的資深人士李建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垃圾處理方面,中小城市還是真空,“未來建設的需求會非常大。
但是李建軍也坦言,中小城市的支付能力有限,需要政府出臺相關政策,制訂一個政府、企業、百姓等多方共同獲益的模式,“現在這個行業正處在一個從無序到規范的過程當中。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孟偉在談到垃圾處理的現狀時認為:“垃圾處理在管理理念和技術應用上都存在比較大的問題。中國缺乏一個主導方向,而在焚燒、填埋和資源化這三者之間,資源化應該是重中之重。我們應該把垃圾進行資源利用之后再決定是否填埋或焚燒。
而垃圾資源化問題也正在從理論向實質邁進。
今日,上海弘和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弘和)建設的上海第一個甚至世界第一個垃圾變能源的產業示范基地將于上午8點半在上海金山區開啟。據了解,上海金山區“垃圾變能源”示范項目有一大特點,看得到垃圾進去,卻看不到垃圾排放;垃圾也無需分類,處理之后將變成油、氣、碳3種能源。
上海弘和一位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公司的計劃在幾年前并不被看好,“當時我們找到相關政府部門和一些企業尋求合作,但是響應者卻寥寥無幾。自從項目試運營之后,我們已經接到了很多企業尋求技術合作和共同建設的要求。未來上海將會建設更多的垃圾處理項目。
大力發展低碳建筑
建筑業在我國的低碳商機中也同樣占有不可忽視的地位。
孟偉表示,低碳建筑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能途徑,“現在北京完全有條件發展節能建筑。他認為,低碳建筑在建筑材料的一次消耗中要比普通建筑物高,但是從時間尺度上來說,時間只要稍長,就可以使投資和資源達到平衡。
鋒尚建筑節能環保系統技術(北京)有限公司鋒尚低碳居住研究院院長曾劍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低碳建房”會加大成本只是大家的定勢思維,“其實,處理好的話,這樣的努力會帶來新的附加價值,可以涵蓋成本。
他說:“我們在2000年剛開始做第一個項目時,購房者都在懷疑這種房子能否像宣傳的那樣,不使用空調和暖氣也能舒適地生活。現在,老百姓在理念上已經開始接受低碳建筑的概念。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