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消耗是沖擊生態的最大力量
生態足跡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的有14個省市自治區,其中,山西、內蒙古、寧夏、遼寧、上海是最高的五個省市區;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的有16個省市自治區,其中廣西、四川、江西、安徽、重慶是最低的五個省市區。最高的山西是最低的廣西的4.5倍。觀察可知,地區之間的差異明顯,山西和內蒙古在第一梯隊,遠遠高出其他省份,接下來寧夏、遼寧、上海、天津相對較高,數值為9以上,隨后的省份平滑下降,相對連續。另外,除青海外,所有其他地區生態足跡均大于生態承載力,生態赤字明顯。這反映出,我國生態面臨巨大壓力。
從生態足跡的構成看,作為整體的全國情況如下左圖。其中,能源地占到71%左右,說明能源的消耗是經濟活動對自然造成沖擊的最主要方面,要降低一地的生態足跡最主要的途徑就是降低單位經濟產出的能源消耗量,提高利用效率。其次是可耕地和草地,占到18%,這是和人類的生活消費有直接關系的,人們的生活水平總是在不斷上升的,因此這部分消耗也是穩中有升。各個省市區生態足跡的構成雖然有差別,但差別微小,與全國情況相似。
為何北京“生態最文明”
根據測算結果,我們可以將所有的省市區分為兩級六組,即:生態文明水平較全國高的等級,包括以下最高水平組、高水平組和中高水平組的14個省市自治區;生態文明水平較全國低的等級,包括分布于以下中低水平組、低水平組、最低水平組的16個省市自治區:
(1)最高水平組:北京。
在所有省市區中,北京的EEI值最高,且領先程度大。北京的人均GDP僅次于上海,居全國第二位,而生態足跡的水平卻排在全國第10位,并不高。所以綜合起來看,北京的生態文明水平最高,經濟發展是最為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的。
(2)高水平組:上海、廣東、浙江、福建、江蘇、天津。
這些省市在排序中屬于第二梯隊,它們全部是東部沿海省份,經濟發達,GDP水平高,但同時相應的生態足跡的水平也排在全國的較高的水平。這些省市區相對落后于北京,但卻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3)中高水平組:廣西、山東、重慶、四川、江西、河南、湖南。
從絕對值上來說,這些省市區EEI值亦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除山東為沿海地區外,其它均為中西部地區。
(4)中低水平組:湖北、海南、安徽、陜西、黑龍江、吉林。
這些省份所處的梯隊雖然屬于中游,但已經落后于全國平均水平了。
(5)低水平組:青海、河北、遼寧、新疆、云南、甘肅。
這一梯隊已經屬于絕對地落后了,在全國屬于低水平。這里既有西部經濟落后的省份,又有東部的河北和遼寧兩省。
(6)最低水平組:內蒙古、貴州、寧夏、山西。
單純從EEI的數值看,這四個省區是最落后的。但落后的原因卻很不一樣。山西的落后最主要的是因為其生態足跡太大。而寧夏和貴州排名靠后主要是因為其經濟發展本身太落后。總之,這些省區在生態文明經濟發展的道路上遠遠落后于其他省市區。
生態文明水平最高水平組的北京和高水平的六個省份全部是位于東部地帶,顯示東部地區總體上的生態資源利用效率處于領先水平。但仍有東部省份處在中低水平甚至是低水平,比如河北省和遼寧省。處在中高水平和中低水平的13個省份中有8個中部省份、3個東部省份和2個西部省份,大部分的中部省份都處在中游水平,發展較好的重慶和四川等西部省份同樣處在此列。而低水平組和最低水平組的10個省份中有6個西部省份、2個東部省份和2個中部省份。這表明,現行“東、中、西三大地帶”區劃不能很好地反映我國生態文明水平的空間分布。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