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經濟研究者說:“此次文件口吻嚴厲,但是地方政府能否執行到位還需實際檢驗。”他說,本次國家計劃淘汰落后產能的企業有2000余家,很多企業都是地方GDP的貢獻主力以及就業崗位的供應大戶,還是地方財政的“財神爺”。
“地方政府沒有政治驅動力,那么中央的政策在下面推行時就會遇到阻力。”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翟校義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中央的決策是站在平衡宏觀經濟發展與自然環境的高度來作決定。而地方政府則以自身的經濟增長利益為視角來執行政策。”
上述山西省地方政府工作人員則說,其實這個問題也不是不能解決,如果能將環境保護與治理、節能減排放在提拔官員標準的重要一項,那么我們也愿意努力推行節能減排。但是,在當前環境下,這并不現實。
學者:穩經濟重于推低碳
一些研究認為,無論是節能減排還是選擇地區進行低碳試點,對于未來發展都是利好。試點地區低碳發展規劃的制定將明確該地區未來低碳產業的發展途徑以及時間表,這將有力促進該地區節能環保產業和新能源產業發展。鼓勵體制機制創新,引導支持低碳產業發展。同時國家要求發揮各地區的創新能力,因地制宜制定合理政策推動低碳產業發展,比如財力充足地區可加大經濟激勵政策或給予其他更多優惠。
盡管低碳試點的好處數不勝數,但有學者尖銳地指出,穩定當前當地的經濟發展和就業才是關鍵。有研究者告訴記者:“預測本次政策的執行效果要看主要的宏觀經濟指標。如果經濟出現了新的波動,那么無論是節能減排還是城市試點都會影響放慢。”
目前,中國經濟恰恰處于彎道減速的過程之后。2009年前低后高的基數以及宏觀調控的持續,已使得工業和消費增速繼續聯袂下滑。其中工業增速繼續了3個月以來的增幅下滑趨勢。
當地企業:盲目轉型更為可怕
日前,工信部副部長楊學山對媒體表示:“淘汰落后產能的政策要堅定不移地做下去。”他說,工業增加值要繼續保持一定的增長速度,但不能通過保護落后產能的方式,而要通過其他更直接的方式,比如消費、投資和國際市場。
不過,一位來自名單中被確定淘汰產能的企業負責人說:“我不能確定來自中央的強力推動能持續多久。但是根據我的經驗,這樣的嚴厲態勢并不會堅持太久。因為目前有太多的經濟貢獻和就業崗位來自傳統高耗能產業。而且,一時半會兒我們不愿轉型進入其他新興行業。”
對于企業,轉型的興趣淡然可以被理解。因為退出原本固守的戰壕進入一個完全陌生的戰場對于任何企業都是存在巨大風險的。
“據我了解,北方一個傳統強省的幾家傳統兩高企業在未經過深思熟慮便貿然轉型進入太陽能領域,盡管得到當地政府扶持卻扛不住現實的經濟規律,最后一敗涂地。至于那些被選中的試點城市,一些新興產業也許會被來自外界的資金一擁而上。資金多了自然又會出現泡沫,出現產能過剩。就像當時的太陽能產業。”上述企業負責人警示說。
《國際金融報》 (2010-08-16 第06版)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