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證券研究員符彩霞表示,行業在經歷了去年四季度以來的低谷后將逐步進入復蘇期,預計2010年全球光伏市場能30%~40%左右的增長。現階段是技術創新非常活躍的時期,所以企業一定要有自己的創新模式,不論是技術創新還是商業模式創新,這樣才能獲得長期生存的資本。不過,企業依然認同現階段政策的主導作用。謝曉南表示,未來5~10年里這一產業仍然是政策主導、政策推動型產業。
風投:核心技術是關鍵
多晶硅大批上馬后遭遇政府的“點名”讓投資界的態度有所轉變。周五美國華納國際集團公司董事長周華康向《每日經濟新聞》表示,“這的確對投資的選擇有所影響。”美國光速創業投資中國有限公司投資合伙人鄭毅則表示,這場金融危機給我國光伏行業帶來了很好的啟示,必須掌握多晶硅生產的核心技術,而不是盲目擴大產能。
鄭毅指出,國外主流的七大多晶硅制造企業平均成本在每公斤20美元~30美元左右,而國內做得最好的多晶硅企業成本價也在60美元~70美元的水平,因此當多晶硅價格暴跌逼近成本線時,國內企業就處在虧損的邊緣。他作為投資方,會謹慎地選擇既有制造經驗又有很好的研發團隊,掌握了關鍵技術并且降低了生產成本的公司。
華登國際總經理黃慶認為,技術對于多晶硅生產企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薄膜電池巨頭美國FirstSolar公司生產的太陽能薄膜電池價格是傳統晶體硅電池的一半,但其股票市值卻是其他所有太陽能公司的總和,原因就在于FirstSolar擁有獨一無二的技術。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