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景廣闊
企業知識產權能力待加強
從國際經驗來看,我國的環保投入曲線,即環保投入占GDP的比重,目前剛剛經過第一個拐點進入加速上升期。中長期來看,該比率的高點應在2.5%至3%之間,因此保守預計中國環保投入曲線的上升期將至少持續10年以上,對應復合年增速應在15%以上。
對我國節能環保企業來說,這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挑戰的核心在于關鍵技術的掌握和知識產權的擁有。目前,節能環保領域的一些核心技術掌握在發達國外企業手中。事實上,我國節能環保企業仍缺乏對產業發展有重大帶動作用的關鍵和共性技術,自主創新能力弱,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少,產品和服務的附加值低,對產業鏈拉動效果不明顯,長遠發展受制于國外。
對此,專家們開出良方:必須把創新作和知識產權做為中心環節,把市場需求作為重要拉動力量,把國際化發展作為必要的條件。10月24日,在日本東京舉行的第五屆中日節能環保綜合論壇上,中日兩國的企業和研究機構簽署了44個合作項目,這些合作項目涵蓋發電、垃圾處理、污水處理、水凈化等諸多熱點領域。南開大學經濟學院院長谷書堂表示,戰略性新興產業本身的特點決定了這個產業既包括大量高新技術的研發,也有眾多新發明、新創造、新技術的成果,所以,知識產權的激勵和保護對新興產業來說,顯得非常重要。
目前,我國基已于專利技術建立了一系列節能環保領域的標準體系。如為使變壓器有效節能,我國于今年7月1日開始實施國家強制性標準《電力變壓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據估計,在完成變壓器的新老更替后,以變壓器20年的經濟運行期測算,累計可節約70億千瓦時用電量,折合標準煤320萬噸,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90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390萬噸。
此外,在調動企業研發積極性和大力培育市場上,政府的引導作用不可或缺。從知識產權角度看,目前我國創新成果產業化中介機構缺失,知識產權等無形資產管理程序復雜、評估作價困難、周期長,職務創新股權激勵措施不到位,不利于調動創新創業積極性。從制度上根本改變這類制約因素,才是節能環保產業長遠發展的關鍵。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