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游利潤率相差10倍
招商證券[20.16 0.05%]研究員汪劉勝認為,下游光伏組件的降價,首先是為了適應各國降低光伏補貼的新政,但同時也不排除有些下游光伏組件廠商以這種方式,來逼迫上中游企業將多晶硅、硅片等產品的供應價格逐步拉低。可以看到,光伏組件的跳水幅度,要大于上中游產品的降價幅度。“而組件企業這樣做,也能促使上中游企業大幅提高生產效率和提升技術。”
另外,由于我國光伏組件廠有數百家,盡管今年全球光伏安裝量可能達20G瓦左右,相比去年有20%以上的提高,但光伏組件企業的競爭更加激烈,一些二線廠商也需要通過降價來獲得新的市場份額,并向一線企業叫板。
尚德電力(STP.NYSE)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施正榮就曾向本報記者抱怨稱,在國外,中國光伏組件企業正在“自相殘殺”,因為一些無品牌或品牌號召力較弱的中國公司在不斷殺低售價,這給尚德等一線廠商帶來了壓力。
對于整個產業鏈而言,之前的高利潤率一直備受“詬病”。
航天機電[13.71 2.24%](600151.SH)董事長姜文正在接受本報采訪時就稱,光伏全產業鏈毛利率估計不低于30%,其中組件為5%,而電站及上游業務的毛利率則遠高于這個數字。
2010年6月,以多晶硅生產為主業的保利協鑫(03800.HK)凈利潤率為15%,當年9月,硅片廠商江西賽維LDK公司的凈利潤率也高達14%;相比之下,尚德電力的凈利潤當年9月僅為1.37%。
姜文正還以多晶硅為例稱,盡管國家在調控多晶硅行業,如對多晶硅廠的技術指標、生產規模等都作了詳細的規定,但去年我國仍然進口了4.19萬噸的多晶硅,缺口很大。今年整體進口量估計也將在2萬噸以上。
他認為,雖然我國可能投資的多晶硅產能有7萬~8萬噸,但是真正產出的比例可能連60%都達不到。汪劉勝則認為,多晶硅仍然將在短期內處于短缺,且毛利率仍很高。現在即便是降一點價,對這樣一個高毛利率的產品而言,影響也不是很大。目前光伏上游產品全線降價的現象,其實預示著光伏行業逐步進入正常發展軌道。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