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回收,七成市民有疑問
昨日,志愿者們加班加點,統計出調查結果,情況卻不容樂觀。市民對電子垃圾的認識還遠遠不夠,誤區甚多。
疑惑一:電子垃圾是否“純廢物”?
調查中,超過五成的讀者認為,電子垃圾并非再生資源,或是不確定電子垃圾能否循環利用。
事實上,垃圾中藏著“寶貝”——以舊手機為例,其中含有多種貴金屬,每噸機殼中含有約200克黃金、2公斤白銀、100公斤銅,均高于自然礦產中的含量。如果將淘汰的手機充分再利用,將是件減少污染、變廢為寶的幸事。
疑問二:填埋焚燒行不行?
盡管絕大多數調查對象知道電子垃圾有一定危害,但究竟如何處置才合適,不少人卻是“一頭霧水”。“電池不用了,就拿到樓下埋了。”面對志愿者的詢問,家住車站街附近的周先生脫口而出。
周先生的答案并非個例,調查中,33位市民在回答“電子垃圾該作何處理”的問題時,選擇了“拆解之后掩埋或燃燒”,15人選擇“丟棄到荒野或垃圾堆”。而這正是造成最大污染的處理方法。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交給廢舊電器回收站,提取有用重金屬再利用。
疑問三:家門口哪有回收點?
調查中,不少市民在志愿者的提示下表示,愿意將廢舊電器通過正規渠道處理。“但哪里有正規的處理企業?”超過七成市民表示迷惑。
目前,我市百家中百便民超市可以回收廢舊電池;大型家電賣場針對洗衣機、電視、冰箱、空調四大件,推出了以舊換新服務;青山綠景苑、武昌南湖花園等小區,則建有廢舊電器回收超市。與此同時,武漢還興建了全國首家電子垃圾集中處置中心,城市圈內9個城市的電子廢棄物將得到集中分類拆解及處理。
欲尋電子垃圾處理廠合作
“電子垃圾處理是否得當,關鍵在市民意識的普及。”分析完調查結果,項目負責人唐紅波有感而發。
通過在江岸區團委和武漢大學電信學院團委任職的資源,唐紅波通過活動,給學生們上了一堂生動的實踐課,也同時希望調動學生,形成更廣泛的宣傳效果。
“現在最希望有一家電子垃圾處理企業加入我們的行列,作為合作單位,讓大家真正見識一下電子垃圾在‘流浪’的終點,如何變廢為寶,也讓我們的宣傳調查更具說服力。”圖為市民們正在接受調查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