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要向內陸逐步推進
在核電布局方面,《研究》指出,在當前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條件下,核電布局開始實施由沿海向內陸擴展的轉變是必要的。
據了解,目前我國核電建設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主要原因是東部沿海經濟發達而缺少能源資源,煤炭的大規模長距離運輸給交通運輸造成很大壓力,但沿海地區經濟發展較快、電網承受能力較強。隨著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其在環境保護、煤炭運輸和電網結構等方面的問題更加突出。而且有些內陸省份煤炭資源也十分匱乏,能源輸送存在很大困難。
“在內陸建核電站,不僅可以保證內陸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所需要的能源支持,而且可以減少這些地區的酸雨強度和環境污染等問題,同時可以緩解煤炭運輸的壓力。”上述人士表示。
對于內陸建設核電站的可行性,《研究》中的資料顯示,內陸核電與沿海核電沒有本質差別。核電機組建設最多的美國、法國、俄羅斯,內陸核電占了一半以上。法國和美國,內陸核電廠在裝機容量上所占的比例分別為65.1%和75.7%。
“國際核電發展實踐證明,內陸建核電站對核電機組沒有特殊的要求,技術成熟的二代、三代機型都是可行的。”《研究》指出。
改進二代消化吸收三代
對于業內關注的熱堆核電的機型和技術路線問題,《研究》認為,如何處理好二代改進技術和三代技術的關系,是確保我國核能健康發展的重大問題。
資料顯示,我國二代改進核電技術,是在美國、法國二代技術的基礎上,消化吸收掌握核心技術,并吸取國際運行反饋經驗、先進壓水堆設計思想的改進發展,安全水平和技術經濟性能相比美國和法國正在運行的機組有了很大提高,具有技術成熟、安全性好、運行業績優良、經濟競爭能力強的優點。而且二代改進核電機組,有自主知識產權,具備了自主設計、自主制造、自主建設、自主運營的能力。
二代發展的同時,國際上以更安全更經濟為目標,研發了一些三代核電機型。這些機型包含的先進技術和設計思想,其中有些機型已經過工程整體驗證,證明其成熟性,但也有的尚處于成熟過程中。《研究》中提到,目前世界核電發達國家已經明確新建核電機組應采用三代技術,我國核安全局已經發布了第三代核電的安全標準。
《研究》指出,在2020年以前,在尚未掌握第三代技術之前繼續建設我國已掌握技術的二代改進型壓水堆核電站。同時要以我為主,引進技術和自主研發相結合,抓緊引進AP1000技術的消化吸收,以掌握技術、實現自主化為主攻目標,在具備自主建設能力二代條件下,通過市場競爭,盡快實現由二代改進型向三代的過渡。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