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德國確定了每季度靈活調整定價的政策,以掌控增長過快的市場;意大利也在幾天前出臺了大幅下調光伏補貼政策,并更傾向于補貼大型光伏電站項目。
事實上,法國、西班牙等歐洲國家也同樣下調了補貼,相較于2010年9月份所實施的補貼額,法國對安裝在開發區域的系統采取了高達57%的下調率,而小型光伏系統所享受的上網電價補貼也被一次性下調20%。此外,年內法國還將實行每季度10%的下調政策。
浙江一光伏企業有關人士告訴記者,隨著歐洲降補政策的實施,光伏組件價格每個月都在變,而且整體趨勢是利潤下行。
段同剛表示,由于終端市場需求減弱,目前光伏產業鏈各環節幾乎都已無利可圖,甚至多晶硅都出現了庫存積壓的跡象,未來原材料降價的可能性很大。
王月海告訴記者,新興產業的發展不可能一帆風順,產業整合隨時都有可能出現。這是產業發展過程中的一個波動,政策補貼一般都是從高到低的過程,目前各國對光伏產業的補貼開始下降是正?,F象。
電價未定
盡早打開國內市場是所有企業期待已久的事。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日前表示,到2015年,國內的光伏裝機容量目標將達到10個GW(1000萬千瓦),到2020年,目標至少要到50GW(5000萬千瓦)。
李俊峰說,未來全球光伏發電裝機都是10億千瓦級的。包括美國、中國及印度市場,會遠大于目前全球最大光伏市場——德國的裝機規模。預計未來3至5年后,中國光伏市場肯定會比歐洲市場大得多。但截至去年底,國內光伏并網發電總裝機容量僅在600兆瓦左右。
目前,國家對太陽能光伏發電缺乏一個明確的定價機制,已越來越成為國內太陽能發展一大瓶頸。與日、德等發達國家不同,中國的太陽能光伏發電始終是一電一價,一事一議。
據了解,目前經國家發改委批準的上海崇明島、內蒙鄂爾多斯各1兆瓦太陽能上網電價均為4元/度,約為普通民用電價0.6元/度的6倍多。2010年江蘇徐州建成的20兆瓦太陽能發電,省內上網電價2.15元/度。
段同剛認為,我國應該提高光伏電的利用率,打開國內市場,實現國內外市場共同開發。希望國家能夠盡快制定完善的行業準入細則和光伏上網電價標準。
“相關產品標準出臺不夠及時會導致產品質量不能保證,阻礙產業發展。眼下應盡快建立中國的獨立標準,以標準引領產業發展,確保中國產品的世界競爭力,在未來世界新能源產業競爭格局中能擁有更高起點。”王月海坦陳。
王月海認為,資本追逐利益無可厚非,新能源產業作為很有前途的朝陽產業,必然會面臨投資過熱的問題,并不需要過分擔憂,隨著競爭的加劇,市場會逐漸成熟。他建議光伏企業應從自身出發,加大技術創新的投入,盡早掌握核心技術和關鍵設備,提高企業的綜合素質,實現由大變強。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石定寰也表示,我國光伏發電成本近年來在不斷下降,但仍不能廣泛應用,主要原因在于上網電價一直沒能落實。
為了減少損失,企業已積極應對新一輪的行業危機。段同剛告訴記者,晶龍集團已經召開過動員大會,降低成本、強化管理創新并開辟市場,做好渡過新危機的準備。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