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城鄉建委總工程師吳波表示:綠色低碳建筑是今后建筑發展的潮流和趨勢。今年重慶城鄉建委向公眾宣傳綠色建筑的重要活動――中加可持續住宅巡展,從5月到8月,走向重慶的沙坪壩等10個區縣的繁華街道,展示節能、節水、節材、可再生資源能源利用和室內空氣環境控制等7大類40余項先進的綠色建筑技術。它以4個廢棄集裝箱為房屋設置墻體綠化、屋面防水保溫隔熱、太陽能光電照明系統等,還采取展板和聲光電模型相結合的方式讓公眾參與了解。參觀者通過對綠色新技術親身體驗、親手觸摸,在身邊如何利用均有濃厚興趣。
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為特征的低碳經濟概念已經興起,有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每建成1平方米的房屋,約釋放出0.8噸碳,因此有效控制和降低建筑的碳排放是今后的重要方面。在2010年,重慶率先在全國啟動了《低碳建筑評價標準》編制工作,吳波透露,《重慶低碳建筑評價標準》已在論證之中,預計年內可出臺。對于低碳建筑和綠色建筑的區別與聯系,吳波認為:“二者本質是一樣的。綠色建筑特征是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和環保,節能可表述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所以綠色建筑范圍更廣,從管理角度看,節能建筑是強制性的,綠色建筑是引導性的。”
綠色建筑或將強制推行
“十一五”期間,重慶市組織實施綠色生態住宅近1700萬平方米,竣工近400萬平方米,樹立了綠色地產品牌。現綠色建材認定標識制度已經建立,著力推進綠色環保建材應用,2010年底還成立了綠色建筑專業委員委。
重慶市已經發布實施了《綠色生態住宅小區建設技術規程》、《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以及《重慶市綠色生態住宅小區評定管理辦法》,建立了較完善的綠色建筑評價體系。根據重慶市《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綠色建筑由低到高依次劃分為銀級、金級和鉑金級三個等級,分別對應國家《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的一星、二星和三星級。
為了讓綠色建筑在量上有突破,重慶今年將全面啟動綠色建筑評價標識工作,預計全年將培育建設200萬平方米以上的綠色建筑。吳波透露,今年發展綠色建筑的目標任務分解落實,其中主城區和區域性中心城市各區需培育建設2個以上的綠色建筑,其他各區縣培育建設1個以上的綠色建筑,一級房地產開發企業每年應完成兩個以上綠色建筑項目并取得綠色建筑標識。
因多采用智能技術和節能環保材料,綠色建筑每平方米比常規建筑成本要多100~150元左右。吳波表示:“在發展初期國家應該有一些稅收優惠和財政補貼等鼓勵措施。”他認為,重慶享受了西部大開發的利好政策,建筑節能達到65%標準有所得稅減半等方面的優惠,取得綠色建筑標識的項目,可按有關規定向相關部門申請享受國家及重慶市有關稅收優惠政策。
吳波表示:“我們要加大宣傳,讓老百姓認識到居住在綠色建筑里,不僅舒適度有所提高,同時也節約了資源。希望通過政策措施的完善,在一定時候、在一定范圍內采取強制性的措施,讓一些建筑成為綠色建筑,如辦公類建筑。”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