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省錢,鐘國防眼下還住在大學生宿舍里,“我今年11月才進行博士學位論文答辯,能住校則住校。”
書生學念生意經
昨天清晨6點多,鐘國防就從南匯向市區出發了。他的營業執照兩年期限已到,得去創業中心和工商部門辦理續簽手續。
每跑一趟城里都像一次短途旅行。為了趕時間,鐘國防坐上了6點30分最早的一班“臨港快線”,“1小時直達2號線龍陽路地鐵站,不過這車的票價比繞圈走、站站停的慢車貴兩倍,要17元呢!”就這樣,坐了幾十公里的車后,鐘國防乘上2號線,至人民廣場再轉1號線。總共15個站頭,他終于在“上海南站站”下車,步行到了市科技創業中心。9點30分的日頭已是火辣辣的,他為此行偶爾穿上的那條長褲已被汗濕。創業中心為他開具證明材料后,他又直奔徐匯工商局,好在工作人員效率都挺高,他當場拿到了新執照。
一介書生,最難念生意經:上次收蝦他就吃了悶虧。一家外地批發商帶著一桿磅秤,來到蝦塘進貨,一籮筐一籮筐地稱斤兩。五六筐過磅之后,鐘國防發現有點不對頭:怎么分量比平時輕了那么多?他十分懷疑批發商暗地里用了遙控器,硬是把磅秤刻數減少了一兩成。“但我們這種讀書人就是橫不起來,生怕吵翻了,或者雙方干上架,只能忍氣吞聲、委曲求全。”好在鐘國防托辭不愿一下子賣那么多,原計劃3噸的貨只被拉走一半,結果損失了3000多元。
因為手中有技術,在“十人養蝦,兩人賺兩人平”的市場形勢下,鐘國防他們還算略有盈余。但他絲毫不敢有所享受,而是省下錢來驗數據、定標準、搞研發,用最易操作的方法教會更多蝦農科學養蝦。
創業最要腳踏實地
接觸過的創業大學生有很多,但鐘國防始終有點不一樣,當然,不僅因為他有農民一般的黝黑皮膚。大多數創業者都很會說話,一見面就滔滔不絕地向你介紹公司未來的發展前景,不忘適時遞上名片。而鐘國防卻連他的蝦畝產多少斤,都不愿提前做預測,反復只說一句話“我做的是最簡單的事情”。
近年來,包括上海在內,全國都掀起了大學生創業熱潮。在我們欣慰于一批批學子放棄做白領、嘗試創業路的同時,也必須承認,有少部分年輕創業者,在一片利好大環境中染上了“嬌驕二氣”。有的人政府資金剛到手,不是用來搞研發,而是先買車;有的人頻繁出入各種社交場合,吹噓企業愿景,到頭來卻業績平平;更有甚者,與昔日同伴互相爭利,最終一拍兩散……
創業,需要一個美夢,也需要一腔激情;但當最初的掌聲和鮮花逝去,創業之路才漸漸顯現真實和艱苦的一面。戰酷暑斗嚴寒,還要為應付各種困難絞盡腦汁。這個夏天,除了鐘國防之外,還有許多書生老板戰斗在“高溫一線”:有的在建筑工地,有的在污水處理廠,有的在烈日下的街頭。大學生創業真要有所建樹,還需要這樣一批腳踏實地、吃得起苦的實干家。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