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用手機瀏覽
在原始創新方面,我們在重大科學問題上缺乏原創思維,面向未來發展的創新能力較弱,十一五期間我們在基礎研究領域,取得了鐵絲超導,高溫超導,IPS,量子調控,但是仔細想想,這些原理的提出,方向的提出,還都是有其他國家,我們在原創思維對于科學發展貢獻還不夠。應該說我們的企業也開始考慮到這個問題,特別最近我在調研的時候,一些重要的通信設備制造的企業,他們的領導人跟我說,我們現在蜂窩戰,建立通信設備能力相當強,但是當這個產業產生變革,也就是說用衛星中介取代蜂窩戰的時候這個時候我們的產業沒有發展前途,我們把互聯網企業的領導跟我說,我們現在在互聯網上的交易,已經達到很大規模,發展也相當快,但是當移動通訊的手段取代了互聯網的時候,我們怎么能夠跟上這個變革,是我們當前考慮的問題。我到神華調研,我問他們為什么搞煤自由?他們的回答使我感到很驚訝,他說,隨著煤資源緊缺,成本增加,安全性的要求,用煤發電已經是不合適的事情了,所以今天我們在做煤變油,現在有效率,但是最重要的是可以產生大量的氫氣,這種氫氣為氫能源時代到來作好了準備。
最后我到華能調研,他們自己聚焦了力量,做碳捕捉風塵,他們在上海石洞口建立很大的二氧化碳廠,并且能夠都應用起來,為世界創造了模式,華能總裁說,他設想IGCC,CCUS將成為新一代火力發電的主力,也許這個事情在10年以后產生,但是今天我們的產業必須為此做好準備,這就是我們當前改革的緊迫性和責任心,我們的科技工作還存在突出的問題,第二是科技管理體制不適應發展的需求,我們的科技資源分散封閉還比較嚴重,短缺以浪費的現象并存,投入的效率不高,科技計劃和經費管理亟待改革。
第三是我們的創新環境還不完善,自主創新的政策落實還不到位,科技評價體系不夠完善,激勵與約束的機制不健全,科技人員的積極性還沒有充分地調動起來。我們也對技術開發類科研院所的改革進行了回顧,按照國務院制定,1999年以來國務院300多家,地方1000多家,三分之一院所進行了改制,經過10年當中,完善了市場經濟下院所運行機制,以法人治理機構加快了現代企業自主建設,強化了市場導向,科技與市場結合更加密切。經過10年改革,這些院所成為四種類型,一個是科技企業機構,包括航天科技[17.74-0.67%股吧研報]集團,第二種企業研發中心,比如中石油、中石化的研發中心。第三個作為行業研發服務,比如鋼鐵、有色等等技術領域,我們認為首先這個改革促進了市場的活力,產業化的能力大幅提升,轉制后院所成為獨立開發的主體,實現了開發和產業化一體化,多年的積累技術優勢得到了充分釋放,取得了比如第四代移動通訊標準TDIDE,并且成功運用于實踐,相對于2010年,僅中央轉制的院所資產總值增加5倍,凈資產增加了4倍,實現的利潤增加188億元,職工的收入有了明顯提高,同時還產生了如中聯重科[9.850.51%股吧研報],武漢光訊增幾十家上市企業。
第二提高創新能力面向行業提升,累計向技術轉讓成果達到10000多項,面向2011年達到421億元,增長了5倍,承擔科技項目達到56億元,增長了3.4倍,從市場獲得的科研資金是從政府獲得資金的4倍多,取得專利5139項,增長了8倍,發明專利量達到2662項增長了4倍,鋼鐵、有色、建材、建筑、農業等一些領域已經成為行業領頭羊,服務關鍵研發能力得到提升,在這些院所中有國家重點實驗室31家,有國家技術研究中心107家,國家、企業技術中心達到了27家,今后我們將進一步加強這些院所在行業共性關鍵技術和基礎研究上面的發展,使他們更多能夠為本行業的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提供科技的支撐,使他們能夠真正的服務于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
第三關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初步考慮。從今年7月份以來,溫總理親自提出了要加強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研究,有劉延東國務委員牽頭組織了關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調研和文件起草小組,兩個多月以來,研東同志親自召開了6次不同類型的座談會,21個部門共同參與了工作小組,對全國各地10幾個省市進行了認真的調研,同時也對重點的院所高校進行了座談,我們認為,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總體目標,就是建設和完善國家的創新體系,支撐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為建設國際強國確立符合科學發展的規律,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則的創新制度保障。
首先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要加強創新主體的能力建設,建設企業主導產業技術創新的體制和機制,深入實施國家技術創新工程,發展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加強技術創新平臺建設,培育創新型企業,我們要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大力支持民營企業創新的活力,加大對于科技型中小企業政策支持,鼓勵外資企業建立研發機構,我們要完善現代院所制度,推進重點院校建設世界一流的科研機構,落實科技教育規劃的綱要,促進高等教育于科學研究緊密結合,充分發揮高校在科技創新的基礎和生力軍的作用,我們要穩定支持重點學科,重點領域的基礎研究,前沿技術和公益性的科研活動。建設各具特色的和優勢的區域創新體系,來支撐科技轉變,要加快國家高新區建設,推動創新城市的試點工作,要建設和完善軍民結合以國防體系,推進國防科技與工業基礎,科技資源布局相結合,完善科技服務體系,推動科技中介服務專業化、社會化、市場化,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和產業化。我們要大力推動協同創新,進一步加強科技工作的宏觀管理和統籌協調,調整優化全國科技力量布局,進一步完善科技工作的會商機制和協調溝通機制,加強中央和地方科技資源的統籌配置,形成目標統一科技協作的新格局,進一步高等院校開發和資源共享,進一步加大科技服務平臺的支持力度,促進科技和金融的結合,建立科技成果報告制度,加強資源的有效集成和開放共享。
要推進科技管理體制的改革,建立國家重大項目改革評價執行分開,互相監督的厲行機制,拓寬項目渠道,建立項目儲備渠道,推進網絡視頻,建立項目公開透明,完善科技項目法人責任制,明確法人服務管理和監督的機制,加強對于科技項目第三方監督評價機制,要完善競爭興和穩定性支持相協調的投入機制,加大對創新團隊,完善科研課題間補償和人員績效,強化預算申報和預算調整程序,明確科研單位,管好、用好服務好科研經費,建立好科研經費的公開、公示制度,推進科技計劃管理的改革,正在按照這些部署正在進行,今年所確定,明年實施科研計劃按照新的管理體制和經費管理體制實施,使我們許多院所的間接經費用于人頭的經費和科研經費更加適合于科學技術發展的規律進行。要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完善并落實財稅金融等各項激勵措施,促進成果轉化的激勵政策,引導社會資本支撐科技成果的轉化,要深入實施知識產權的戰略,促進知識產權保護和管理,大力發展技術市場,促進技術交易,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支持作用,按照分類評價的原則,對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產業化等不同類型的科研活動,確定不同評價標準,改革科技獎勵辦法,減少獎項數量,提高獎項質量,改變重項目輕人才的現象,加強對優秀團隊和接受人才的導向,要鼓勵和規范社會力量,提高獎勵的社會公信力。
要造就宏大的創新人才隊伍,按照人才規劃的部署,組織實施重點領域的高層次創新人才專項規劃,促進人才流動,開展高校畢業生工作,要加強一線技能人才培養,要嚴謹求實,開發包容的誠信,在全社會大力普及科技知識,創導科學方法,傳播科學思想,加強誠信自律,不斷提高公民科學文化的素質。要進一步擴大對外科技的開放,充分利用全球的科技資源,推進互利共享的國際科技合作,加大于科技參與國際科學計劃的力度,逐步加大國家科技計劃的對外開放的力度,支持我國科學家參與國際組織的工作,支持國際學術組織,跨國公司來華設立研發機構,搭建國內外大學,科研機構,聯合研究的平臺,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促進技術交流和交易,支持科技技術的引進和再創新,我們加強與發展中國家合作,加大同為兄弟發展中國家的科技援助。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強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是我們實施“十二五”規劃期間一項重要的工作,它與我們落實“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落實國家“十二五”規劃也息息相關,互為依存。
我們希望經過“十二五”期間共同努力,形成產學研各創新主體功能明確,相互之間有效互動的制度保障,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吸收消化創新的能力大幅度增強,協同創新取得重大的突破,我們的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國防科技創新和區域創新,科技創新服務體系,運行高效,作用充分發揮,創新體系整體的效能取得較大提高,知識創新的制度和環境更加完善,創新人才輩出,全民科學素質提高,形成全社會推動自主創新的大好局面。我們也在考慮,改革必然會促進創新,我們在設想我們在全面落實“十二五”規劃和科技發展規劃,在面向2020年的創新范圍當中,我們將繼續取得快速的發展,能夠使我們在2020年,我們國家進入世界創新型國家的前列。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