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應用激情法則
耶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哈馬斯·埃爾認為,公司要把激情傳遞給團隊可利用兩種力量:一種是恐懼,表現為擔心,如害怕失去事業、愛情和家庭;一種是誘惑,表現為對美好愿景的向往。這是行為發生改變的兩種動力。二者相輔相成,配合得當,就容易讓團隊變得有激情。
無論是誘惑,還是恐懼,其實都表現為企業的制度或政策。而這些制度或政策又依賴于管理者的恰當運用和實施。比如說,為了維系員工的激情,管理者需要鼓勵員工去創新,而又不能讓員工背上懼怕失敗的心理包袱;在考核員工時,可采取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相結合的辦法;建立良性競爭的平臺;從情感上重視和尊重員工,給予必要的關懷和肯定;通過持續地激勵激發員工的工作熱忱,必要時施加一定的壓力從而激發其持續的進取心等。
此外,管理者個人的激情狀態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眾所周知,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領導有激情員工才會激情勃發。這種激情不只是表現在語言上,還體現在行動上,很多時候,行為比言語要重要得多。如果管理者工作非常投入,就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員工的工作狀態;管理者辦事雷厲風行,就會改掉員工做事拖沓的習慣。
激情產生高績效,但激情是需要支付大量精力的,所以激情不能持續長久,需要周期性減退。同時,長時間高漲的激情可能會帶來盲目和非理性。所以說,團隊需要激情,但是激情也需要冷處理。哈馬斯·埃爾這樣強調:“當管理者以充滿激情的語言與行為激活了團隊以后,這段激情可以持續一段時間。當進入正規化以后,需要冷處理一下。過一段時間以后,團隊又會和先前一樣沉悶,需要注入激情。”
激情管理要把握時機
“曹劌論戰”是春秋戰國時期一個很著名的故事。
魯莊公十年春天,齊國軍隊攻打魯國。魯莊公準備應戰。曹劌請求參與指揮戰斗,莊公同他共坐一輛戰車。在長勺作戰時,莊公打算擊鼓命令進軍,但曹劌說:“不行。”齊國軍隊敲了第一次鼓,曹劌讓魯莊公的軍隊原地不動;齊國軍隊敲了第二次鼓,曹劌還是讓魯莊公的軍隊原地不動;齊國軍隊敲第三次鼓,他們以為魯軍還會原地不動,曹劌卻說:“可以進攻了。”魯軍戰鼓齊鳴,立即沖鋒,齊國的軍隊大敗。
戰勝了齊國軍隊后,莊公問這樣做的原因,曹劌回答說:“作戰是靠勇氣的。第一次擊鼓振作了勇氣,第二次擊鼓勇氣低落,第三次擊鼓勇氣就消失了。他們的勇氣消失了,我軍的勇氣正旺盛,所以戰勝了他們。”
曹劌懂得,激情是有條件的,那種讓人們達到高度興奮狀態、有沖鋒陷陣沖動的激情,是有時效性的,不可能持久。他就是利用這一點,一直等待著對方的激情慢慢低落,而讓自己的軍隊保持激情,最后以激情的軍隊去沖擊情緒低落的敵軍,當然就容易取得勝利。
誠愛法則
前四個法則都需要真誠和愛心,誠愛法則貫穿于所有法則之中,是它們共同的靈魂,也是團隊情商管理的最高境界。
“誠”為基礎
所謂誠,就是真誠,不欺騙人,也不自欺欺人。要做到誠,就一定要守信。中國古人對“信”看得非常重?!端芈淖?middot;履信》中說:“天失信,三光不明;地失信,四時不成;人失信,五德不行。”正所謂,人無信不立,家無信不睦,業無信不興,國無信不寧。企業對外要講信用,“信”就是資質,是無形資產,是通行證,是客戶的忠誠度、滿意度。對內,信用更是領導權威、企業凝聚力的保障。
團隊情商管理在情感運用上的一個核心原則就是“真誠”,因為只有發自肺腑的真實情感才能表現自如,才能產生強烈的震撼,也才能積極地調控團隊成員的情感和意志。
心有“大愛”
管理學上有“大愛管理”與“小愛管理”之分。“小愛管理”主要是指管理者對下屬的關愛,表現為一種功利性、交易性甚至是哥們義氣的行為。他們對下屬表現出的關愛并非是出于本心,而是希望通過表現自己的關懷使員工感激自己,從而更加努力工作,或者是想通過自己對下屬的關愛而收買人心,使他們成為自己的心腹,以此壯大自己的實力,為個人謀利益。“大愛管理”正與此相反,管理者對下屬的關愛絕非出于一己之利,不以培養個人交情為出發點,不以取得下屬的感激為目的。
大愛管理表現在領導者對下屬的尊重和關心上。在現代社會中,雇員和老板之間既是一種雇用的關系,也是一種合作的關系,管理者和員工之間的合作關系則更為明顯。管理者與下屬只是在職位上有所區別,而在人格上、尊嚴上都是平等的。管理者不能因為自己是領導就高高在上,對下屬有所輕視,這也決定了管理者要尊重下屬。
與下屬相比,管理者手中掌握了更多的資源,而擁有資源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你是處于強勢還是弱勢狀態。因此,無論從心理學上,還是從實際工作中可能會遇到的困難來看,下屬都需要領導者的關心。這種關心不僅是領導者個人情感考慮的結果,也是領導者的職責所在。
大愛管理最基本的實現途徑就是時常與下屬進行交流和溝通。交流方式可以是正式的,如單獨約時間在會議室就某項事情進行溝通,但更多情況下應該選擇非正式的交流方式,如在午餐時邊吃飯邊交流,也可以在娛樂時進行簡單的溝通。這些非正式的交流方式可以消除嚴肅的氛圍,讓上下級之間能夠在更平等、寬松的氛圍中坦誠表達各自的想法。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