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務:肩負氨氮和COD減排任務
根據環保部測算,“十二五”期間城市污水領域的投資需求為4360億元,管網投資3200億元,新建、改造建設投資近千億,帶動運行市場800億元,其中“十二五”新增運行費用320億元。我們認為“十二五”期間水務行業的最大機遇來自在水資源化背景下的水價改革以及污水建設和提標改造。水價改革是資源品價格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沉寂多年的水價改革方案有望在2011年底前定案。預計方案將完善水資源費征收標準、污水處理收費制度、城市供水價格管理三方面內容。
“十二五”期間新建污水處理設施與升級改造市場空間近千億元。2010年底,我國污水處理規模為1.2億噸/日,預計“十二五”期間新建污水處理能力5000萬噸/日,按照單位投資1500元/噸計算,總計投資需求750億元,新增運維服務需求102億元;“十二五”期間全國重點流域所有市、縣污水處理廠要求達到一級B標準,重點流域省會城市及重點地市的污水處理廠要求達到一級A標準,提標改造規模為2000萬噸/日,按照單位投資500元/噸計算,改造市場空間100億元。
固廢:垃圾處理迫在眉睫,滲濾液處理是新興需求
目前我國固廢化率僅17%,固廢投資增速明顯低于廢水、廢氣投資增速。隨著廢水和廢氣行業已經初具規模,固廢發展行業也將走出蟄伏期得到大力發展。
由于城鎮化快速發展,城市生活垃圾激增,垃圾處理能力相對不足,一些城市面臨“垃圾圍城”的困境。垃圾滲濾液具有高污染、成分復雜以及危害性大等特性,受社會公眾特別是垃圾處理廠附近居民的關注度高。“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到2015年全國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0%以上,而2011年的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目標為74%。
根據住建部《關于全國城鎮生活垃圾處理設施2010年上半年通報》,2010年中期全國垃圾處理在建產能19.4萬噸/日,2010年下半年計劃投產7.89萬噸/日,若計劃如期完成則2010年年底在建產能約11.5萬噸/日,這些產能將基本在2013年前投運,保守預計整個“十二五”期間新增生活垃圾40萬噸/日。
預計“十二五”期間垃圾滲濾液處理市場規模200-300億元。目前全國垃圾滲濾液排放量約為12萬噸/日,預計“十二五”末滲濾液處理量將突破20萬噸/日,按照8萬元/噸的單位投資成本計算,建設投資規模近200億元;按照30元/噸運行費用計算,運營費用為20億元左右。
環境監測:受益于監管體制的完善
環境監測包括空氣、沙塵天氣影響、飲用水水源地、城市噪聲等各環境要素的常規監測以及污染源監督性監測和應急預警監測,是環境管理最基礎的支撐力量。2011年3月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明確了“十二五”環保相關指標。
預計“十二五”期間,我國整體的監測能力將明顯增強,在部分細分領域,如廢氣污染源監測、廢水污染源監測等,會有高于行業平均增速的增長機會。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