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積極發展以太陽能光熱技術為主的太陽能建筑
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價格相對低廉的太陽能熱水系統應成為目前我國清潔能源應用的先行者。太陽能光熱技術在城市中的規模化應用已經得到廣泛的認可,全國大部分城市都已經出臺了太陽能光熱應用的實施意見,配套技術和標準也比較規范。以光熱技術為主,光伏和其他節能技術為輔與建筑全方位結合的計劃,將對傳統建筑行業,特別是建材及建筑構件帶來一次徹底的革新和觀念的轉變。
三、以示范項目推動太陽能熱水工程在大型公建中的應用
建議以“公益熱水進校園”工程為示范,大力引導機關、學校、賓館等公共建筑使用太陽能熱水供應系統,鼓勵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太陽能熱水工程中的應用,從而降低維護費用、節約資源。
四、鼓勵低碳產業集群化發展模式,使低碳生態城市具備可復制性和可持續性。
在生態城市建設中,新能源、低碳建筑、節能減排、環境治理等一批核心技術目前已經有所突破,產業化推廣迫在眉睫。在采用適合中國國情的產業化推廣技術的基礎上,低碳產業只有以全方位、全過程和整體解決方案來滿足生態城市建設的高標準需要,改變以往低端的產品供應模式才是制勝之道。應當鼓勵發展一批以市場化運作為基礎,以低碳技術集成應用為目標,以增值服務為核心的企業聯合體,充分共享多種資源,形成集成供應鏈,從而有效解決當前國家提出的建設節約型社會、實現節能減排的根本目標。
五、大力推廣成熟可靠的低碳技術服務低碳生態城市建設。
太陽能光熱、光電應用技術。已經成熟的太陽能光熱技術和高速發展的太陽能光電技術是低碳生態城建設中可以與建筑結合的技術。
與建筑相結合的分布式能源系統。這也是我們一直倡導的“統籌規劃、多能互補、因地制宜、注重實效、綜合應用”的新能源集成解決方案。也就是在一個小區內,把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沼氣能等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內部的可再生能源網絡。使其從能源消費場所轉變成為能源的生產體,把依賴大電網的能源供給減少到最低程度。
垃圾分類收集與循環利用技術。生活垃圾應該強調從源頭處理,走減量化、再利用、循環經濟的道路。建筑垃圾應通過垃圾資源化實現高效處理,再生利用。
建立建筑能耗動態監測評價系統。使我們能夠動態、實時地觀察和控制這些建筑的能耗情況,并能針對性解決某些超耗能建筑的問題。
我國面臨著快速城鎮化進程中能源集約化使用的巨大壓力,但巨大壓力同時也是機遇,不僅可以推動建筑和城市規劃與低碳技術融合的全面創新,而且也會創造眾多嶄新的產業和技術崗位,創造更多的“綠領”階層,責任、挑戰和機遇是同在的。
本人身為低碳和新能源產業的見證者,非常有幸地生活在這個充滿挑戰和機遇的時代,我相信,通過合理自主的發展符合中國國情的低碳產業和低碳經濟,進而打造有中國特色的低碳生態城市,我們可以成為創新者、實踐者,為我們的碧水藍天,為子孫后代做出自己的貢獻。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