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張暫緩
歐洲市場雖然不景氣,但目前國內市場已經啟動了。
危機之下,光伏企業一方面建造電站拉動需求,另一方面則收縮戰線,暫緩了擴張步伐,以應對日益嚴重的虧損。
方鵬就對記者表示,晶澳的產能目前將適當放緩,以后會更重視盈利能力。方鵬自2010年1月從江西賽維旗下的百世德加入晶澳之后,便主導了晶澳的擴張之路,甚至超過了尚德,將一個中等規模的公司擴張為世界最大的光伏電池制造商。
“規模擴張帶來的最大好處就是能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一位晶澳研發人士對記者表示,他透露,產能擴大后,讓公司的生產成本降低了近20%,去年光伏組件供不應求,全球市場增速超過了100%,憑借神速的擴張,讓晶澳在2010年大賺一筆。
2010年以來,包括無錫尚德、英利綠色能源、常州天合等國內一線企業均拼命擴張,把產能都擴張了近一倍,而晶澳更是擴張了2倍以上。當時,江西賽維一位管理層對記者說:“由于2008年金融危機來襲,導致光伏企業幾乎停止了擴張,結果2009年光伏市場的需求出現了爆發式增長,導致市場供不應求。因此到了2010年,大家都在擴張。誰不擴張,誰后悔。”
不過這種瘋狂的擴張最終帶來惡果。2011年全球光伏市場的增長僅為20%,而我國光伏企業的產能卻擴張了100%以上,這導致嚴重的產品過剩,企業庫存大幅度上升,日子普遍難熬。
“過去,中國光伏產品95%出口國外,其中這些外銷產品又近80%是銷往歐洲,但今年以來,歐洲多個國家陸續消減了光伏補貼,導致安裝量下降。而此時國內市場卻又擴張過快,最終導致了危機的爆發。”常州天華新能源公司總裁謝瀟拓對記者說。
延續一年的光伏危機已經讓企業們受傷不已。
財報顯示,今年三季度,晶澳虧損了3.76億元(約合5900萬美元),而去年同期,晶澳實現利潤5.14億元。今年二季度,晶澳同樣虧損了3540萬美元,而無錫尚德等巨頭也陷入了虧損的泥潭。
如此情形之下,晶澳將維持在3吉瓦左右的產能,無錫尚德的產能僅從去年的2.2吉瓦擴張到2.4吉瓦,而國內巨頭目前也大多選擇了暫緩擴張的策略。一位江蘇光伏企業負責人對記者坦言,目前暫緩擴張主要是庫存嚴重,生產出來的東西根本賣不出去,而很多企業也都被銀行停止貸款了,“企業就是想擴張也擴張不了。”
“歐洲市場雖然不景氣,但目前國內市場已經啟動了。”一位晶澳人士說,在他看來,照目前趨勢,國內市場今年的安裝量就有可能達到5吉瓦,而到明年則可能達到10吉瓦,將遠超過國家原先的計劃,去年以來新增的過剩產能都將被國內的光伏熱潮給吸收消化,企業即將擺脫目前的困境。
不過,在謝瀟拓看來,目前仍不能盲目樂觀,“國內的光伏電站項目建設周期漫長而拖沓,明年80%以上的市場仍在歐洲,遠水解不了近渴,要想搶食國內市場,需先熬過明年。”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