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發布污染預警“有點難”
方案要求,2013年底前,以現有12369環保熱線為基礎,構建涵蓋信息發布、舉報投訴、評價反饋的空氣質量信息公眾服務平臺,全面覆蓋網站、手機、戶外顯示屏等多種渠道。同時建立空氣污染預警機制,及時預警極端不利氣象條件對空氣質量的影響。
對此,楊柳日前曾透露,新的空氣質量預警中心已選址大學城,將于年內開始動工。至于能否用短信發布預警信息,目前正在與運營商艱難談判。
此外,方案中還首次提出空氣質量超標時的應急措施:2013年起,當預報可能出現極端不利氣象條件、空氣質量超標時,根據超標程度和持續時間實施不同級別的應急響應。當實施一級應急響應時,中小學校一律停課;除公共交通及應急、搶險、救護車外,實施機動車限行措施;所有建筑施工必須停止作業;礦場、料堆、灰堆除設置防塵措施外,全面停止使用;未完成無組織排放整改的揮發性有機物排放企業停止營業,酌情選擇部分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重點污染源進行限產或者停產;酌情選擇部分重點電力企業、工業企業進行限產或者停產。
不過楊柳強調:“按照目前的空氣質量情況,沒有必要啟動這些應急措施。”
■看點
季風被高樓擋住吹不走“臟”空氣
專家范紹佳和葉代啟一致認為,目前廣州市高層建筑密度大、間距小,阻擋了南北季風,從而無法有效吹走盤踞城市上空的污染物。
范紹佳希望相關部門重新審視現有城市規劃,看看是否符合污染物排放和擴散規律。他表示,廣州的季風規律是:每年10月到次年3月吹東北風,每年4月—9月吹東南風。
“東西走向的街道,比如東風路兩側建起很多高樓大廈,其實就形成了一堵東西走向的高墻”。范紹佳說,這種高墻能阻擋住東北風和東南風,使機動車產生的污染物無法被風吹跑,于是囤積在道路上空,“要考慮給季風留幾個口子,留一些通風通道,讓風能夠吹走污染物。”
范紹佳還認為,在珠江兩岸修建這么多高樓大廈也是不對的。“江水很冷,陸地很熱,溫差會產生江風,密密麻麻的高樓大廈會阻擋江風吹上岸。”
飛機成PM2.5新污染源
范紹佳同時提請有關部門注意,航空業的迅速發展有可能加重空氣污染。
“現在珠三角地區有5個國際機場和許多小型機場,飛機起降的數目非常多。飛機起降都會排放大量的空氣污染物,比如氮氧化物等。”范紹佳表示,以前沒有關注過航空器的排放,但是現在的一些研究表明,飛機排放的空氣污染也值得關注。
“不但起降,飛機在城市上空等待降落的盤旋過程,也會產生大量的污染物。”范紹佳說,“飛機盤旋時高度只有幾百米,如果有下沉氣流,會裹挾污染物沉降到城市中。”
葉代啟也表示,目前對航空業提出減排要求有難度,但此類排放源值得持續關注。他還表示,內河航運、港口對空氣污染貢獻率也比較大。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