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心驅使下的低碳事業
國家(上海)能源環保專利交易中心總工程師黃昌富告訴記者,兩位技術發明人并非科班出身,他們都是民營企業家,但都對節能減排有著強烈的責任感,都是自己投資,并全身心地投入研究。
“陽光屋頂”發明人徐誦舜的經歷有些奇特。20年前,他曾從事過太陽能方面的技術研究,后來下海。年逾花甲的徐誦舜說,經商讓他賺了些錢,但并非他的興趣。目前,他每天除了睡覺,其余時間都在從事太陽能方面的工作,用企業賺來的錢“養”太陽能。他說:“有人仿冒了我的技術專利,但只要有利于中國的減排,我不打算追究。”
夏祖金開辦的是一家紙板包裝材料廠,企業規模不大,效益也不好。他告訴記者,在得知他窘迫的經濟狀況后,一家權威建材檢測機構負責人大受感動,免去了他十多萬元的認證費用。
據兩位發明人介紹,他們在研究過程中都曾得到了國內許多高校的支持,由于知道搞低碳研究不容易,參與研究的教授們都沒有收太多費用。
不難發現,在中國民間,低碳技術經過長期積累,似乎正處于爆發的前夜。更為難能可貴的是,吸引人們投入“低碳事業”的不僅是其并不太確定的經濟前景,更是一份參與環保事業的使命感。
黃昌富告訴記者,該中心目前已經匯聚了一批來自民間發明人的優秀低碳建筑技術,他們希望將這些技術進行組合,在上海推廣建設“生態屋”樣板工程。
真正的低碳建筑距離走入尋常百姓家正越來越近。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