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發電,可能是最早進入中國老百姓家中的新能源技術了。然而,2009年一場多晶硅的過剩論戰也讓光伏產業成為新能源領域中第一個蒙上發展陰影的行業。
光伏上網電價難產
個例分享
在青海發展光伏產業,企業的積極性很高,根本不愁出現社會投資不到位、需要政府扶持補貼的情況。但是,遲遲不能出臺的光伏電價,讓眾多企業只能伺機而動,不愿急于出手開建。作為全國太陽能發電成本最低的省區,青海的光伏發電成本大概在1元左右,這與目前傳統能源的發電成本有著0.5-0.6元的差距,這個差距正是政府需要出手補貼的環節。而對于光伏發電《上網電價法》何時出臺,國家卻始終沒有明確表態,這讓眾多新能源企業相當著急。全國政協委員,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就表示,光伏產業目前發展的核心瓶頸就是要解決上網電價的問題,上網電價一天不出,國內的多晶硅企業就只能一天依靠出口,產能過剩、行業利潤低就只能成為必然。
有些人認為核心問題還是國家愿意出多少錢補貼光伏的發展,光伏行業在政策迷霧中沖鋒。
突破口在何處?
太陽能光伏產業是市場規模大、產業輻射面廣、拉動效應明顯的朝陽產業。專家建言,希望中國光伏行業能夠密切跟蹤世界經濟新一輪發展方向,加強行業技術研發,抓住國家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時機。
加速實現光伏能源裝備國產化
因為解決光伏發電成本問題的關鍵在于實現上游電池生產和下游系統集成的成本下降,其中上游生產環節的成本是最重要的因素。較為可行的途徑是通過推動光伏電池生產裝備國產化來帶動電池生產工藝的優化,以提高產品合格率和光電轉換效率、降低原材料消耗,進而實現電池成本的大幅度降低,實現太陽能發電與傳統能源發電成本持平,最終促進太陽能的普及應用。光伏電池生產裝備的國產化,必須通過建立產學研基地,走技術開發與產業化結合的道路才能實現。
加大智能電網建設力度
智能電網的建設給光伏產業帶來極大的利好。不過當前國內智能電網還缺乏一個明確的戰略定位——發展什么、怎樣發展和誰來發展等問題需進一步厘清。
有人建議將智能電網建設提升到建設智能電力系統的高度,并將其納入國家能源戰略規劃、“十二五”規劃和國家重大科技計劃項目。
推出《上網電價法》
光伏產業要加快發展,最重要的是解決上網電價。電網公司是否有積極性去購買、終端用戶是否樂意去用才是最關鍵的。因此,要大力發展光伏產業。制定和實施光伏發電《上網電價法》,顯得尤為迫切。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