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鼓勵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具體政策即將出臺,相關配套設施的建設工程也逐漸開工。據北汽研究院院長林逸透露,目前中石化已經劃撥出數十億專項資金用于充電站項目的建設,國家電網也將在不久后在全國范圍建設約6000座為電動車充電的相關基礎設施。
大約在一個月前,國務院委托國家能源局號召國內五大能源公司召開了專門會議,共同商討關于發展新能源相關基建設施的問題。鼓勵新能源項目發展的相關具體政策正逐漸浮出水面。
但當關于電動車行業標準的相關政策以及各地的基建工作即將真正落實的時候,各大企業對于這一消息的追捧卻不再像最初發展電動車時那樣強烈,原因是目前在市場上試水銷售的新能源汽車銷售并不理想。
據了解,F3DM此前已經在深圳面向個人銷售,但4月份F3DM的實際交車輛僅為14輛。“我們會跟著政策走,但現在具體的方案還沒有真正出臺,我們暫時還沒有相關應對措施。”比亞迪汽車相關負責人表示。
本田第一款引進中國市場的新能源車型混合動力思域幾乎已經被人遺忘。某東風本田經銷商表示,“我們現在都不愿賣混合動力思域,每賣一輛都要虧錢。國內消費者幾乎不會考慮混合動力思域,現在一個月能賣出幾輛就已經很不錯了。”
據了解,混合動力思域目前依然執行著超過6萬元的優惠標準,“這6萬多元的優惠看做是鼓勵發展新能源的補貼,不管最終的鼓勵政策是什么,廠家都會預先為消費者承擔這筆費用。”上述經銷商告訴記者。
雖然車企對新能源項目普及表示出極大的信心,但成本控制卻仍然是其難以繞開的屏障,傳言中國內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或將很難打動消費者。
廣汽相關人士表示,補貼政策的出臺對新能源車的產業化肯定是一大促進,但企業都有自己的發展規劃,不會因為政策就忽然改變進度。再說新能源車除成本外,還有用車維修、配套設施等諸多環節的問題。雖然新能源現在是熱點,但短期內也難成市場主流。
奇瑞汽車相關負責人表示,因為目前流傳的補貼細則并不是很細,具體對哪些車型補多少還不明確,希望補貼細則正式出臺后再看。
“在最終的方案出臺之前,我們難以對此做出評價。”豐田中國相關人士也稱,“但豐田一定會遵循國內的相關法律法規,新政策的出臺不會對豐田的新能源推廣計劃造成太大影響。”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