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機時代,什么產業有望搶占未來經濟競爭制高點?一個正確答案:新能源和智能電網。為搶抓機遇,日前,江蘇省正式出臺《江蘇省智能電網產業發展專項規劃綱要(2009年—2012年)》。
發展智能電網產業,有利于全球應對環境變化、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減少碳排放。專家表示,這是一個前景誘人的金色產業,全球市場約為17000億美元,中國潛在市場超過10000億元;這也是一個與節能減排高度契合的綠色產業,光伏太陽能、風力發電等新能源的推廣應用,離不開智能電網的支撐。
《規劃綱要》明確,以“高端化、集聚化、特色化”為思路,通過智能電網建設帶動輸配電裝備制造、通信自動化、信息技術等產業的規模發展,達到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改善生態環境、提高能源供應安全性和經濟性的目的。
這是一個與時代同步的產業規劃。隨著氣候變化問題和能源供應安全問題愈來愈嚴峻,很多國家對智能電網高度關注,美國、丹麥、意大利、日本、英國等都已提出或將要提出智能電網建設計劃。江蘇的智能電網產業建設和發達國家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
這是一個承先啟后的產業規劃。我省智能電網產業基礎較好、起點較高,產業鏈完善,發展條件比較好。2008年,全省智能電網產業實現產值約700億元,產值超100億元的大型企業2家,50—100億元的5家。智能電網產業已形成區域特色明顯、技術先進的產業格局。
這是一個分工明確特色鮮明的產業規劃。南京的重點任務是自動化監控設備研發和生產,常州側重輸變電裝備研發和生產為主,揚州重點在于線纜的研發和生產,鎮江著重開展智能配電設備研發和生產,無錫主要從事智能電網通信設施研發和生產,南通突出復合電器材料研發和生產,蘇州集中精力進行智能電表和智能用電管理終端研發和生產……
這是一個鼓舞人心的產業規劃。2010年至2015年,江蘇省每年在智能電網建設方面的投資保持200億元以上。2012年、2015年,全省智能電網產業總產值分別突破1500億元和3000億元。建立在先進的數字和通信技術基礎之上,覆蓋發電、輸變電、配電、用電、調度自動化、通信等各個環節。“通過產業集聚和工業園區建設,形成以沿江地區為核心覆蓋全省的智能電網產業集群。”
搶抓機遇,江蘇省各地發展智能電網產業的大幕紛紛開啟。
去年12月27日,國家電網公司智能電網科研產業(南京)基地在江寧奠基。國網電科院產業部主任楊儀松告訴記者,這個占地1000畝、計劃投資100億元的項目,是國內第一個以智能電網自主技術研發、核心裝備制造、關鍵產品檢測為核心的科研產業基地。僅產業化方面,就涵蓋電網自動化、繼電保護、清潔能源發電自動化及測控等六大板塊。不久前,這個基地的建設規劃正式獲批。
揚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內,總投資25億元、規劃面積6000畝的智能電網產業園正抓緊建設。揚州“智谷”暨智能電網展示中心已經啟動,國電南自率先落戶,投資7.8億元建設國電南自智能電力設備(揚州)產業園項目,從事智能電力設備相關產品的生產。
盡管5月22日國家電網才公布智能電網計劃,蘇州市早在2008年就立項建設我國第一個智能化管理公共服務平臺——中國電能服務網。它通過在用電端安裝一只智能檢測儀“黑匣子”,收集用電信息,幫助用戶根據其電力需求和電力能力的平衡來調整其消費,使企業盡量減少資本開支和營運開支。可口可樂蘇州分公司楊碧忠廠長表示,“公司安裝了93只‘黑匣子’每月降低電費13000元,直接降低電費成本7.7%。如果管理好用電,公司一年就能減少電耗費用100多萬。”
位于揚中的大全集團是一家從事高低壓成套電氣、元器件等產業的企業集團,6月17日,該集團投資30億元建設大全科技園,向智能電網設備、新能源產業重點進軍,建成集研發、生產、營銷、物流于一體的高端園區,預計建成后產出規模超百億。
無錫、常州等地政府、企業都動作頻頻,智能電網產業發展迅速升溫。
然而,作為新興產業,智能電網產業發展還面臨一系列挑戰。比如,智能電網還沒有形成完整的技術標準體系;各種技術的融合、產業品的集成及一體化方面的研究力度還不夠;投資和利益分攤機制還不明確,導致產業發展動力不足;具備國際競爭能力和影響力的企業還較少;在智能電網相關技術研究和開發中缺乏主導地位;智能電網的應用還存在體制和機制障礙等。
《規劃綱要》針對性地對重點產業領域、重點產品、空間布局、創新載體等作了明確。重點項目、重點產品和關鍵技術,都將獲得稅收、土地供應、資金等政策扶持。
“我省智能電網產業的協調發展,必須依托一批功能完善、高水平的智能電網產業創新載體,要加快工程研究中心、國家試驗室等的建設力度,大力開展關鍵技術攻關。”省能源局副局長張世祥說,特別要加強科技平臺間溝通協作,推進智能電網技術融合和集成,提高智能電網產品一體化水平。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提升我省智能電網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吳昌紅 邵生余)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