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人與朋友
李鴻章曾說過:天底下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有的只是永遠的利益關系。當年他輾轉騰挪于列強之間,看到這一點純屬事出有因,不過也足見其見識深遠。
不過老先生有一點說錯了,那就是天底下,任何活著的人都有一個,而且也只有一個永恒的敵人,那就是他自己。
這個作為一個人一生敵人的自己,還與利益一詞掛著鉤,那就是自強自勝。
自強不息者不是真正的強者
《周易》乾卦中有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在歷史上經過歷代文人的發揚,自強二字變成了一種中華精神。戰國時期的荀子勸學,使人求上進以自強,奠定了中國人“自強”的情結。當今的清華大學也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作為校訓。于是大多數人只知自強,還有自強不息,卻不知更深入思考他:自強不息就是真正的強者嗎?答案是否定的!
《周易》乾卦的爻詞中講得很明白,上九:亢龍有悔。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所以,自強是好事!長年積弱,卻不知奮發圖強,豈不自甘墜落,任人欺凌?然而自強不息,不知變通,結局同樣很慘!弘一大師講,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擠之。事事爭勝者,必有人以挫之。所以,自強者,當息也得息。你想強,別人也想。誰都不愿意息,結果豈不大有損傷?這哪里還能見到雙贏思維的影子。
自勝方為真正的強者之道
老子: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正如前文所講,人一生中那個永恒的敵人,就是他自己。能戰勝自己的人,這個世界上沒有多少。所以,自勝只是個努力的方向,不必強求。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關羽死后,劉備為什么會不聽群臣勸阻,執意攻打東吳?原本想過各種可能性,如大義與小義問題,兄弟情結情緒問題等,都不能暫時滿意。近期想到了一點,那就是劉備當時絕對堅信自己能夠一舉拿下東吳,他是過于自信,他與關羽一樣,看不起東吳。長年奔波,歷經千難萬險,幾十年的自強成果,就因為沒有能戰勝自己,幾乎毀于一戰,真是可惜。
那么,什么是自勝呢?
阿Q的那種精神勝利法,也算是一種自勝。但我想講的,是對自強者而言的。
所謂自勝,就是自強者到一定狀態(比如劉備并有兩川,還有荊州之時,比如企業發展到年產值10億元,再也難以突破之際)后,要勇于重新審視自我、敢于否定自我、進行革新、從而超越現狀,實現對終極追求的真正關心。
過去有效的方法,不一定現在也有效,現在管用的措施與工具,或許不久的將來就會成為前進的障礙。躺在成功或自視強大的溫床上,死去的企業或大企業數不勝數。企業都想做大做強,卻很少革自己的命,那就難以超越只大不強的現狀。
所以,做企業就是走上了一條單行道。不過這不應該是自強不息的道,而是一條自強加上自勝再自強的道路,只有這樣,才可能成為真正的強者。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