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環境責任
環境責任意味著優化寶貴資源的利用,降低材料和產品的消耗。
1、散發物和燃燒副產物
減少對房屋加熱、冷卻和用電的需求,實為減少溫室效應氣體的首要步驟,并要減少顆粒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等有害氣體。
此外,健康建筑要采用比較干凈的燃燒設備,歐洲現正在開發的住房燒木爐,二氧化碳散發量比普通工藝少90%。并少用或不用氯氟烴(CFC)。
2、廢水和污水
管道系統可設計得把灰水(浴室、水盆、洗手間排出的不含污物的水)和黑水(含污物的水)分開,灰水可收集起來二次使用。
3、現場規則
選址要比較有效地使用土地,產生理想的的小氣候,造成美觀的街景。定向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日光。景觀要最大限度地阻尼冬風,夏季要遮陽,種植需要水量少的樹種。
4、廢料的處置
健康建筑應減少建筑廢料,并有利于房主對廢料的管理。在建房過程中要盡量減少有危害材料的使用。加拿大全國已實行用戶廢料管理的再循環計劃,現已包括紙、玻璃和金屬。塑料、紙箱和廚房廢料的再循環計劃正在開發之中。
1-5 可承受性
1、可購性
健康建筑的造價要盡可能降低,居住舒適愉快,用戶樂于接受。
2、建筑的可行性
建筑設計必須是可行的,使用的新技術將是可以接受的。新建筑的創新性設計、方法和產品,也要適用于建筑的翻修。
3、適應性
新建筑要能滿足幾代人的居住需求;要便于翻修、擴建,單戶和雙戶住宅互換;利用閣樓住人等。
4、可上市性
健康建筑必須易于為用戶所接受,符合環境要求,滿足建筑、質量外形及生活舒適的需要,有新意,可為社會接受,最終成為普及的形式。加拿大的一些健康房屋,已成為R-2000住房的一種模式,全國都予以仿造。
因此,生態建筑設計必須注重七個要點
發展節能省地型住宅與公共建筑,制定并強制推行更嚴格的節地節能節水節材(“四節”)標準。無論是綠色建筑還是生態建筑,基本的設計目標是一致的,不僅要重視節能環保,更要以人為本,更多依賴科技產品創新,提升產品質量,創造更高價值;新思維、新材料、新構造、新設備的運用是改變建筑形態,改善人類棲居的前提。在剛剛結束的由中國新人居論壇組委會主辦,北京歐德威能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協辦的“建筑節能高層論壇”上,參與了清華大學節能樓等優秀生態建筑項目設計的清華大學栗德祥教授闡述了生態建筑設計的七大要點。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