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學都:其實我們并不期望發達國家只通過CDM完成減排義務。我們要求發達國家主要依靠國內行動實現減排溫室氣體,而不能把完成減排任務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CDM上,說到底CDM只是權宜之計。發達國家投入更多的資金和人力物力用于減排技術的研發,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建設低碳經濟和低碳社會,并將先進的減排技術轉讓給發展中國家,那樣才會是地球村的前途,是解決氣候問題的最終方法。
中國不應征收碳關稅
時代周報:目前,美國和歐盟正在推動以行業為基準的碳交易國際抵償辦法。如果這樣的方法得到通過,這是否意味著中國也有可能承擔減排義務?
呂學都:這個我們是不能夠接受的,我們會堅決反對,因為這違背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京都議定書》規定的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承擔共同但有區分的責任的政治原則,是變相地要發展中國家承擔CAP(排放上限)義務的方式。
時代周報:中國目前已成碳排放大國,您認為中國是不是應該承擔有限額的減排義務?如果應該的話,在什么時候比較合適?
呂學都:應該會有一天,中國將承擔減排義務。但我不知道是在哪一天,我想這一天應該還比較遙遠。這要根據我們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等情況確定。據我估計,中國在未來第一步可能考慮承擔的應該是限排義務,第二步才是減排義務。但這些都不是現在談判的問題,不是哥本哈根會議談判的內容。
時代周報:我國為什么不能同意美國等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征收碳關稅?
呂學都:美國如果征收碳關稅,實際上就是從根本上動搖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基石—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保護氣候方面“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這個政治原則。這不但違背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原則》,也有可能引發貿易大戰,無助于解決氣候變化問題,也會使得全球貿易受損。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