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儀式
1933年初,昏庸無能的胡佛總統下臺,富蘭克林·羅斯福就任美國第32任總統。當時美國,乃至世界的經濟大蕭條已經使經濟,甚至是社會到了崩潰的邊緣,到處聽到的消息都是失業、破產、倒閉。隨處可見乞討者,餓死在路邊的人和橫行的強盜、小偷。面對困境,羅斯福卻表現出一種早已運籌帷幄般的自信,這讓整個政府慢慢從慌亂中穩定了下來。其實,與其說羅斯福有信心,到不如說他知道信心的重要性。剛剛上任時的羅斯福面對如此嚴重的危機也是忐忑不安,但是他清楚,此時拯救美國最緊要的不是精妙的對策,更不是鐵腕,而是信心。首先自己必須信心十足,而后把信心傳遞出去并影響大家,只有有了信心的基礎才可能去有效推行改進措施。羅斯福一眼看穿了問題的本質,找到了癥結所在并想出了解決的方法,但是,操作起來并不容易,因為國民已經對政府失去了信心,怎樣才能讓大家相信政府并振作起來呢?
羅斯福在就任總統后下令把街道打掃的十分干凈,破舊的建筑物重建或粉刷,社會次序也明顯好轉,整個美國似乎獲得了重生一樣。在宣誓就職時,羅斯福換了一身筆挺的新裝,周圍的人也都衣著整齊。他以一個儀式化的方式發表了一篇輕松,簡短卻充滿力量的演說,他告訴人們:“我們惟一害怕的就是害怕本身,如果不再恐懼,一切都可以改變!”,他的演講輕松中又帶著堅定,并且充滿了信心。環境氛圍的改變和政府的信心讓美國國民為之一振,對這個新上任的總統開始產生信心。
儀式的作用是向大家傳遞一種信息,對我們產生一種微妙的暗示,可以引導我們的潛意識。羅斯福的儀式不僅巧妙地改變了美國人的思維,提振了大家的信心,同時在告訴美國,甚至世界——他要改變這一切,相信我!當周羅斯福就接到了50多萬封民眾支持政府的信件,儀式化提振信心效果顯著。
科學家經過調查和測試后發現,在體育賽事前舉行隆重的儀式會大大調動參賽者的熱情與獲勝信心,因為,儀式傳遞出了“這是一次重要的比賽”、“大家也都很重視”的信息。反之,沒有儀式的比賽,或儀式簡單的比賽,參賽者發揮的都不是很好。還有一個試驗,工作人員把志愿者分為兩組,安排在兩個不同的屋子里,分配給他們一件相同并有很大困難的任務,但是兩個屋子播放的音樂和屋子環境的色彩不同。A組屋子光線很暗淡,整體色調是灰黑色,播放的音樂低沉哀傷,;B組屋子光線明亮,整體色調是水藍色,播放的則是激昂有力的音樂。結果A組認為能夠完成任務的人只有53%,而B組則高達96%,實際完成情況是A組76%,B組90%。從這個試驗我們可以看出,視覺、聽覺等環境可以影響我們的信心,當大的環境都很沉悶、悲觀的時候我們自然會受到負面影響,反之,則會信心十足,斗志旺盛,結果自然也截然不同。
企業在陷入困境,員工失去信心的時候通過一些振奮人心的儀式來提振信心與士氣是非常有效的,如很多企業頒布一些新規或新的領導人就職時隆重的儀式就是在傳遞給大家一種“很重要”、“全新開始”、“改變”等信息,同時以環境增強大家的信心。在經營活動中,很多經營不景氣或因故停產、停業的企業再次開張營業時都會非常隆重,以一種獲得新生的姿態出現,也是在提振顧客和員工的信心。當然,這只是類似障眼法的一種治標的技巧,必須結合其它實質性的手段,否則,過了興奮期,只會落得虛張聲勢的評價。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