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產業尚不具備成本競爭優勢的條件下,要想把這個產業作為帶頭產業,唯一的辦法是制定更加嚴格的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和環境保護規則,提高化石能源的外部成本,并把世界各國引向這一平臺上競爭。
在氣候變化談判中,美國等發達國家一個主要目標是要求把中國和印度等大國加進去,因為只有世界各國尤其是能源消費大國參與,新能源產業才能獲得巨大的市場空間,才能凸顯美國新能源技術優勢,否則有可能由于能源成本的上升使美國的制造業競爭能力進一步下降。因此,在發展新能源產業過程中,美國著力構建新的國際競爭平臺。這就像上世紀90年代美國為發展信息產業,在當時新成立的WTO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新加坡會議上,推進信息產業的全球貿易自由化。因此,積極推進溫室氣體排放,也是為美國新能源技術與產業發展創造國際市場。
2.歐盟:建設統一的區域能源市場,以法律法規保障產業發展
市場規模是影響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歐盟各國由于國土和人口的原因,市場需求非常有限。歐盟發展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的最重要做法之一是建設統一的歐盟市場,為產業發展創造市場條件。在《歐盟能源政策綠皮書》中,提出強化對歐盟能源市場的監管,要求各成員國開放能源市場,制訂歐盟共同能源政策,在與外部能源供應者的對話中,歐盟應“用一個聲音說話”。
為了促進綠色產業的發展,歐盟以靈活的市場機制與嚴格的法律制度相結合,在鼓勵低碳發展的政策上不斷推陳出新,制定了很多具有法律約束力的計劃,保障歐盟節能與環保目標的實現。歐盟還積極建設碳排放交易的市場機制,認為碳排放交易是以最低成本來實現減排的工具。歐盟認為碳定價至關重要,是確保環保技術有一個健康良好的市場的重要因素。總量控制和排放交易計劃在對企業提出政策要求的同時,又給企業一定的靈活性和自由來探尋最有效和最經濟的減排途徑。歐盟認為,全球碳市場必須在2012年后全球氣候變化協議中發揮核心作用,特別是在引導私人投資來應對氣候變化中占據重要地位。
為了實現環保和減排目標,歐盟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規,例如,以《報廢電子電器設備指令》(WEEE)和《關于在電子電氣設備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質指令》(ROHS)為代表的環保指令,既是維護歐盟境內居民健康安全的環保法規,同時也是一種比反傾銷等措施更為嚴格的貿易壁壘。近期,歐盟通過了一項新的家電更高能效等級標準,電冰箱、冰柜、電視機、洗衣機和集中供暖循環器將在原能源標簽的基礎上引入節能性能高于現有等級的三個新等級,并首次對電視機制定最低能效標準。
3.日本:堅持運用產業政策引導新能源產業發展
日本是一個能夠較好地運用產業政策的國家。在新能源產業發展及節能環保方面,日本仍堅持政策的引導。日本在2009年頒布的《新國家能源戰略》中,提出了8個能源戰略重點:(1)節能領先計劃;(2)新一代運輸能源計劃;(3)新能源創新計劃;(4)核能立國計劃;(5)綜合資源確保戰略;(6)亞洲能源環境合作戰略;(7)強化能源緊急應對;(8)制定能源技術戰略。具體的目標是:2050年之前實現消減溫室氣體排放量60―80%的目標。在2020年左右將太陽能發電規模在2005年基礎上擴大20倍;建立購買家庭太陽能發電剩余電力的新制度;今后3年內在全國36000所公立中小學中集中設置太陽能發電設備;今后3―5年內并將太陽能系統的價格減半。環保汽車、綠色家電方面,3年后開始電動汽車的批量生產和銷售,到2020年新車的59%為環保汽車,在世界上率先實現環保車的普及。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