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個角度看,“十二五”節能減排指標,將比“十一五”期間壓力更大,難度也更大。
破解減排難題關鍵在哪?
“結構減排、工程減排和管理減排三足鼎立,一個都不能少。”中國環境規劃院大氣環境部主任助理嚴剛指出,減排具有協同效應,淘汰落后產能,不僅減少了多種污染物排放,而且還起到了節能的作用。
如何推進結構減排?“關鍵是確保減排政策落實。”嚴剛強調,“十一五”期間,脫硫電價、補貼黃標車淘汰等一系列綠色經濟政策的出臺,極大地推動了節能減排工作。“‘十二五’期間,應繼續推動這些政策落實,充分利用行政、經濟等手段,淘汰落后產能,促進經濟結構調整,保證減排工作順利實施。”
“十二五”期間,工程減排潛力變小。中國環境規劃院高級工程師王東指出,“十二五”期間,水中增加了氨氮指標,“由于二級生化處理對化學需氧量和氨氮具有協同減排效應,已建成污水處理廠在去除化學需氧量的同時也去除了氨氮,這些污水處理廠的氨氮減排空間已不大。但從改善水環境質量的角度出發,氨氮減排需求較大。”王東解釋說。
據統計,我國約有1200座污水處理廠沒有脫氮除磷功能,占污水處理廠總數的60%。如果考慮農業面源氨氮控制,氨氮治理問題將更加復雜。
“十二五”期間推進節能減排,除了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外,還需要配套的經濟政策。“脫硝電價是否出臺正在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嚴剛表示,在信息掌握不全的情況下,必須發揮企業的節能減排積極性,“進一步推廣排污權交易,提高企業的節能減排積極性。”
對于化學需氧量和氨氮減排,“十二五”期間,一些重點行業將成為減排的重點目標:廢水排放量占重點統計企業廢水排放量52.3%的造紙、化學原料及制品、電力、紡織等行業;氨氮排放量占重點調查企業氨氮排放量74.0%的化學原料及制品、食品加工和食品制造、造紙、黑色金屬冶煉4個行業。
這些重點行業既是落后產能較為集中的行業,也是拉動GDP增長的主要行業,減排的難度與阻力不小。這就要求“十二五”期間,政府出臺一系列的經濟政策,通過產業結構調整,減少經濟發展對這些行業的依賴,實現節能減排目標。
對于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減排,“下一步火電仍然是減排重點,同時要加強鋼鐵、煉化、水泥、機動車等其他行業減排力度;‘十二五’期間除淘汰關停外,所有燒結設備都要配套建設脫硫設施。”嚴剛告訴記者,對機動車尾氣排放治理需要與公安部、財政部等部門合作,提高新車準入標準,加快老舊車淘汰速度,另外,在油品配套也要跟上。
“如何保證已建成減排工程的穩定運行也是一個問題。”王東指出,困擾治污設施正常運行的難題是資金問題。尤其在經濟欠發達地區,這種問題更加突出。很多地方建成了污水處理廠,卻運行不起。
根據測算,“十二五”期間,全社會污染治理需要3.1萬億元的投資,但是中央財政規劃只能提供1.75萬億元的投資,存在著巨大的資金缺口。目前,污水處理廠可以通過BOT等形式建設,但是,污水管網建設無法采取市場化方式建設,而且需要更多的投資。
污水管網建設滯后成為推進工程減排的一個瓶頸。王東說,當前,配套管網建設與污水處理廠建設不同步、不協調,許多已經建成的污水處理廠污水收集率不高,降低了污染減排效果。這就需要中央以及地方政府加大對管網建設的投資力度。
另外,環保部門要加強監管,確保治污設施正常運行,同時,中央以及地方要出臺相關經濟政策,促進設施正常運行;地方政府要加大排污費征收力度,保證治污設施運行資金。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