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潤漸趨合理“擠壓”炒作空間
2004年到2008年、2010年全年是中國光伏行業的兩個高速發展期。因當時存在著長單與零售的“硅材料價格雙軌制”,只要能享受到硅料長單價,就存在著巨額利潤空間。以最離譜的2008年9月為例,多晶硅長單價格在100美元/公斤,而市場零售價高達300美元/公斤。
因硅料長單需要大量的資金預付,因此一些光伏行業投資商炒作“新興產業”概念,一方面借地方政府招商心切的心理,大肆拿地、貸款;另一方面通過各種金融市場巨額圈錢。利用融來的資金簽署硅料長單,再利用長單硅料的價格優勢賺取高額利潤,之后擴大再生產,使企業迅速發展。
可以說,在上述的兩個光伏產業高速發展期是中國光伏企業“炒作造英雄”的時代。無錫尚德、常州天合等龍頭企業無一不是采用這種模式,各地如火如荼的光伏建設熱潮也該炒作模式的鮮活寫造。
然而,細察當前的行業狀況,兩個高速發展期后多晶硅產能也出現了短暫的產能相對過剩,長單價與零售價的差距已拉近到約20美元/公斤。以國內最大的多晶硅生產商江蘇中能為例,2010年,江蘇中能剛從1.8萬噸擴張到2.1萬噸,今年初又宣布將投資近150億元人民幣進行擴張,硅料產能將達到驚人的6.5萬噸。江蘇中能副總裁呂錦標介紹,今年下游龍頭企業與江蘇中能的多晶硅長單價格約為50美元/公斤,而6月份的市場零售價約為65美元/公斤。
2010年全年的高速發展期內,面對著巨大的市場需求,光伏產業內新生另一個產業模式,即大規模擴張光伏電池生產線規模,快速擠占新增市場空間。2010年無錫尚德的產能也從700兆瓦擴張到了1800兆瓦,而據無錫尚德投資者關系經理張建敏透露,今年產能將達到2.4吉瓦;而英利綠色能源的銷量也從2009年的525兆瓦提升到了去年的950兆瓦以上。
業內人分析,從歐美日等重要市場陸續出臺的新光伏政策正催生新的行業運營模式。現在是歐美等國家的政策制定者與全球光伏產業供應鏈的一種博弈,最終將會達成一種合理而穩定的價格區間,不可能允許任何產業環節長期出現暴利,因此像前幾年出現的那種短期投機及暴利的經營模式不可能長期重復上演。
近來出現了光伏產業的多重巨大利好,包括日本核電危機、中東政局不穩、石油價格暴漲等,這將在1-2年內造成光伏產業的巨幅增長。但是此次增長肯定是在消除了光伏產業內的高額利潤后才能出現的。未來的光伏產業將是一個規模更加巨大、但是利潤空間趨于合理的產業,將是“實干造英雄”的時代。
最新的數據表明,五、六月份二三線光伏制造企業的毛利率已由近20%降至個位數。光伏行業“實干造英雄”的時代,政府在招商中,對投資商應設定更為嚴格的條件,進行更深入的考查,以謹慎的態度防控風險。已身處業內的企業,在制定發展戰略時,更應注重提升技術能力、管理水平,練好“內功”才是長久之策。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