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用手機瀏覽
山東省夏津縣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緊緊圍繞“轉方式、調結構”,把發展綠色經濟、循環經濟、生態經濟、低碳經濟作為主攻方向,解放思想,更新理念,挖掘潛力,創新發展,走出了一條經濟結構優、資源消耗少、生態環境美,獨具特色的科學發展道路。相繼榮獲中國食品工業強縣、中國紡織名城、中國綠色名縣、全國生態文明先進縣、中華文化旅游國際名縣等10余項國家級殊榮。
一、優化結構,發展低碳產業
夏津縣充分利用優越的資源稟賦和傳統產業優勢,按照規劃引導、鏈條延伸、集約集聚、低碳先行的基本思路,整合資源要素,加大扶持力度,重點培植棉紡織、食品、造紙、新能源、生態旅游五大主導產業,構建了縣域經濟的強勁產業支撐。一是提升傳統產業。夏津是傳統農業大縣,棉紡織、植物油和面粉加工等傳統產業,孕育了富民經濟,催生了工業發展。面對新的發展形勢,立足資源優勢,堅持把轉型升級、提高質量、增加效益作為突破制約、跨越發展的著力點,投資近30億元,對棉紡織、植物油等傳統產業進行了設備更新、技術改造和產業轉型,一批國內知名企業落地生根、快速膨脹,形成了精細紡織、生態印染、高檔服裝于一體的產業體系。二是壯大新興產業。低碳高效、促進資源綜合利用是新興產業的重要標志。夏津縣依托產業基礎,不斷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知名企業集團的戰略合作,引進新成果、建設新項目,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打造出具有強勁競爭力的高新技術產業鏈條。三是發展現代農業。積極引導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軌,以品質、生態、高效農業為載體,建立了30萬畝國家棉花標準化生產基地,2萬余畝葡萄、椹梅、藕、南美對蝦等設施農業生態觀光園區,10余萬畝大蔥、西瓜、地瓜等特色種植基地,發展農業龍頭企業160多家,優質大蔥、生豬相繼入選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專用食品。
二、挖掘資源,培植旅游經濟
夏津縣擁有我國北方平原地區極為罕見、保存完整的黃河故道森林公園,面積達12.8萬畝。為加快獨特資源的開發保護,聘請國內外權威機構對森林公園進行了高起點、高標準的規劃,立足當前、著眼長期,以保護資源原生態,實現永續利用為目標,完善了一帶兩區十園發展規劃,積極挖掘會盟文化、黃河文化、運河文化、民俗文化,增強生態資源和特色文化的高度融合,豐富景致、提升內涵,使資源優勢成為旅游精品、生態盛宴,打造富有特色、獨具魅力的生態旅游和休閑度假勝地。以林木資源特點、地域特色文化為載體,投資1.2億元,高標準建設了特色鮮明、內涵豐富的頤壽園、杏塢園、葡萄采摘園和生態農業觀光園等重點園區,使游客流連忘返。為全面發揮森林公園的載體作用,提升森林公園的生態價值、人文價值,增強輻射力、帶動力,加快深度開發,傾力打造魅力四射的綠色名珠,相繼引進香港等地知名企業投資近50億元,建設高檔溫泉度假村、大云寺、大型主題游樂園和果品儲存加工基地,逐步形成具有“吃住行,游購娛”于一體,綜合性、多層次、高效益的旅游產業鏈條。自去年以來連續成功舉辦了三屆規模大、影響深、層次高的夏津黃河故道森林公園椹果文化采摘節和大型文藝演出活動,今年以來已吸引香港、廣東、北京等各地游客80萬人次。
三、彰顯特色,建設水綠城市
夏津縣把城市建設作為生態經濟的重要內容,突出“水”、“綠”特色,加大投入,提高品位,努力建設生態宜居城市。一是活水。投資1.2億元,建成庫容1000萬立方米的平原水庫,確保了飲水用水安全;投資4億元,建設了“碧水繞城”工程,對城區12公里河道進行了綜合整治,通過河道疏浚、河岸襯砌、雨污分離,全面改善了城市生態環境;借助國家南水北調工程,投資8000萬元,建設了截污導游工程,對30公里骨干河道和小流域環境進行了全面治理,城區新增水面面積近1000畝。二是增綠。大力推進“森林城”建設,投資2億元,對城區主干道路、重點區域和節點部位進行了高標準、高層次綠化,大幅度增加城市綠化總量。共栽植各類花灌喬木360萬株,新增綠化面積350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到40%,人均綠化面積達到21平方米。三是拓展。加快公園、濕地、道路建設,先后投資2.5億元,建成了人民公園、龍湖公園、會盟公園和濕地公園;全面建成30公里城市外環路,對城區18條道路進行了新建改建,優化了城市布局,提升了城市形象。四是潔凈。積極探索城市人文化管理模式,實施背街小巷綜合整治,擴大保潔面積,城市環境衛生整潔、干凈有序,群眾舒適度和滿意率不斷提升。
四、以人為本,打造生態環境
圍繞生態環境建設夏津縣主要實施了三大工程。一是碧水藍天工程。加大對高耗能、高污染企業整治力度,嚴格落實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對排放不達標企業進行了轉產、取締,杜絕“兩高”項目建設。投資4億元,城區實行統一供暖、統一供天然氣、統一供黃河水工程。同時督導重點企業新上污水處理設施,安裝在線監控裝置,確保實現穩定達標排放。建筑、交通及公共領域,全面落實節能設計新標準。二是循環利用工程。積極引進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新材料,搞好資源綜合利用,發展循環經濟,推進清潔生產。對造紙、化工、紡織等重點行業淘汰落后產能,加強技術改造,全面提高裝備技術水平。三是大地園林工程。以建設綠色通道、綠色村莊,發展林業經濟為重點,大搞植樹造林、平原綠化和農業綜合開發,全縣林地面積達到40萬畝,林木覆蓋率達到32%。
五、創新理念,完善工作機制
夏津縣首先從組織領導、行政推動入手,建立了政府主導、部門配合、社會參與、上下聯動的工作格局。強化規劃的引導作用,高標準制定《夏津縣生態經濟發展規劃》和《實施意見》,明確工作目標和任務要求。嚴格落實生態經濟目標責任制,細化目標要求,同時全力倡導低碳生活,弘揚生態文明,使之成為公民的自覺行動,融入日常生活,充分調動全社會發展生態經濟、建設低碳社會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作者系中共夏津縣委副書記、縣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