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上午,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范德瓦爾斯—塞曼研究所國際頂尖材料物理學家弗蘭克教授親臨海安,就國際最新的新能源應用舉行專場學術報告會。與弗蘭克教授已往的任何一場學術報告會不同的是,這一次臺下的聽眾,是成立僅兩年的江蘇華源氫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平均年齡不到35歲的25名員工。
國際頂尖的材料物理學家,為什么會給這些初出茅廬的后生小輩做起學術報告呢?原來,這家專業致力于氫能燃料電池及相關產品的開發利用高新技術企業的創辦人翱翔博士,正是弗蘭克教授得意的弟子。12月1日是江蘇華源氫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成立兩周年的大喜日子,不搞慶典活動,而是舉行了這場對企業后續發展意義重大的學術報告會。
其實,從華源氫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誕生的第一天起,弗蘭克教授就一直關注著他最得意的弟子的“杰作”的進展,對企業發展的每一個步驟都很熟悉。但當弗蘭克教授真正來到海安,踏進公司的大門,還是被眼前的一切震驚了,一向對弟子要求苛刻的他也連豎大拇指:“不可思議,太快了,短短兩年時間能達到如此高的水平,不可想像。”
確實不可想像。就是在翱翔博士自己看來,也是收獲豐厚。
翱翔,這位1962年出生在沈陽的北方漢子,對學術研究有著信仰般的執著。1984年畢業于山東大學物理系,1990年于中國科學院獲工學碩士學位后赴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范德瓦爾斯—塞曼研究所,師從弗蘭克教授專攻材料物理學。在范德瓦爾斯-塞曼研究所6年,其研究涉及超高強磁場、強磁材料、功能材料等,50多篇學術論文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發表。1997年起潛心從事世界前沿的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的研究與開發工作,并很快躋身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技術領域的資深學者行列。
氫能燃料電池作為新一代綠色能源系統,具有無噪聲、無污染、高發電率、移動性強等特點,是世界公認的21世紀十大高科技發明之一,在便攜式移動電源|穩壓器,航天、軍事領域以及分散式電站供電電源等方面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2005年翱翔博士帶著創業報國的雄心斗志回到祖國。一個偶然的機會,一個朋友將他介紹到海安。獨特的區位優勢,深厚的發展氛圍,特別是縣委縣政府親商、愛商的真誠,打動了他,從此翱翔博士就與海安結下了不解之緣。2005年12月,江蘇華源氫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在海安縣城朝陽南路29號正式揭牌成立。
資金短缺,人才匱乏,創業之初的艱難可想而知。但翱翔是一個打拼事業與研究學術一樣執著的北方男人,將前進道路上的一個又一個“攔路虎”降伏,創造了企業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又一個奇跡。公司成立僅僅半年時間,就研發成功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氫能燃料電池核心部件膜電極。短短兩年,公司已經建立起世界一流的3000平方米無塵車間和4個燃料電池膜電極開發實驗室,員工也從最初的3人發展到現在的25人,其中高級工程師5人(外籍2人),副高級工程師10人。公司建立起與省內多家知名大學正常合作關系,數十名知名教授、專家成為公司的科技顧問。今年9月,燃料電池的實驗室開發研究全面完成,并成功實現了試生產,即將步入產業化生產。到目前,公司已取得3項專利技術,成為我國少數幾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能獨立開發燃料電池的高新技術企業之一。翱翔博士本人也因為業績突出被推選為江蘇省333工程培養目標人才和江蘇省6大人才高峰計劃項目負責人。
將“華源氫能”打造成中國氫能第一品牌,是翱翔矢志不渝的理想。在翱翔的發展藍圖上,包括研發中心、關鍵零部件生產、電池組裝和集成、制氫企業、儲氫技術和關鍵原材料的開發與生產在內的一條完整的燃料電池產業鏈正在逐步形成。翱翔計劃,在今年年底前實現從試生產到產業化的過渡,到2010年實現產銷過億。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