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10月27日新聞稿顯示,目前我國建立生態補償機制的總體框架已經初步形成,森林生態效益補償面積達到10.5億畝,中央累計投入資金296億元。
發改委副主任杜鷹是在10月23-24日召開的生態補償立法與流域生態補償國際研討會上做出上述表示的。杜鷹指出,發改委將抓緊修改完善《關于建立健全生態補償機制的若干意見》初稿,進一步征求各方面意見,盡快提交國務院審議。同時加快《生態補償條例》的起草工作,爭取年底前形成《條例》征求意見稿。
杜鷹表示,關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十二五規劃建議中,強調了進一步加快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從今年起,對屬于集體和個人所有的國家級生態公益林,中央補償標準已由每年每畝5元提高到每畝每年10元。從2011年開始,對所有禁牧的草原,也將按每畝每年6元的標準給予補償;對落實草畜平衡制度的草場,按每畝每年1.5元的標準給予獎勵。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