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河北石家莊市供熱計量改革暨今冬供熱工作會議上傳出消息:從今年供暖期開始,石家莊具備分戶計量條件的小區將全面實行供熱計量收費。
從供熱計量收費到推進可再生能源建筑規?;瘧茫仪f正行進在建筑節能的路上,努力實現著低碳城市的夢想。
推廣節能改造
建筑能耗包括建筑運行使用能耗和建材生產與建筑建造過程的能耗。一些資料顯示,我國建筑總能耗約占社會終端能耗的20.7%。而我國北方城鎮采暖能耗占全國建筑總能耗的36%,為建筑能源消耗的最大組成部分。
目前,石家莊既有建筑面積達到了6000萬平方米(含民用、公共和工業建筑)左右,其中執行50%、65%以上節能標準的既有居住建筑約有4380萬平方米。此外 ,該市新建建筑每年平均達到800余萬平方米。
從2009年采暖期開始,石家莊市對安裝熱計量裝置的用戶進行了熱計量統計。從試收費情況來看,方北小區和金石小區減少熱費90余萬元,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由此,石家莊規定從這個采暖季開始,凡是具備熱計量收費的建筑,將全部實現按用熱量收費。2010年采暖期按基本熱價與計量熱價各占總熱價50%的標準執行,今后逐步向3∶7比例過渡。
“但并不是所有建筑都適宜進行熱計量改造。”有關人士說。2000年10月1日之前建設的都是非節能建筑,其中,1985年以前建造的既有居住建筑,建造時間已有25年之久,且大部分為筒子樓或平房,不宜進行改造。
進行熱計量改造的同時,石家莊也正在著手對既有建筑的另一種改造:防止建筑物向外散熱。“采暖季外,建筑物的節能主要是減少建筑內的熱量向外擴散。”石家莊建設局墻改辦黨委書記、副主任張孟雄說:“我們今年在石家莊鐵道學院進行試點。”
在鐵道學院2000平方米的試點建筑上,石家莊建設局對其進行了墻體、窗戶改造。在建筑物外墻上貼上了保溫層,木質窗戶改造成了塑鋼窗。“這樣的改造能防止部分熱量外散,但對全市不節能建筑進行這種大面積的改造還有待時日。”張孟雄說。
利用可再生能源
對既有建筑進行節能改造,對新建筑嚴格按照規定進行節能審批建造的同時,石家莊也正向一個全新的領域進軍,瞄準了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上的應用。
5月27日,石家莊市政府下發實施意見,進一步調整建筑用能結構,轉變建筑用能增長方式,以期讓新建建筑更節能,“在能源開發利用時,從規劃、設計、建設等各環節優先考慮使用可再生能源,通過實施一批節能效果明顯、推廣價值高的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項目,推廣一批成套化的可再生能源技術產品,確保2010年可再生能源應用面積占當年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達到25%以上,2011年達到30%以上,2012年達到35%以上。”
河北正業新能源投資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從事可再生能源技術應用和推廣的企業。在對建筑物的可再生能源應用上,和石家莊市相關部門建立了緊密的聯系。
其總經理趙宴平告訴記者:“近兩年,石家莊新能源發展較快。已有締景城、天然城等小區采用新能源。目前由正業提供新能源技術服務的建設項目和改造項目,既有石家莊市區內的,也有所轄縣(市)的。”
“我們采用的新能源是可再生能源,其最大的特點是節能環保,能效比達到1:4至1:6(電1:0.9,煤1:0.6),而且運行費低。”趙宴平說。
他以一個建筑面積150平方米的三室兩廳住戶家庭為例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集中供暖(冬季)+家用空調(夏季)的初裝費約為191.7元/,而采用熱泵空調系統(冷暖)初裝費約為160~180元/;運行費上,集中供暖(冬季)+家用空調(夏季)的運行費約為4200元/年,而采用熱泵空調系統(冷暖)運行費約為2200元/年。采用新能源,居民家庭可明顯節約取暖、空調費用。而且系統采用全自動智能化控制,可無人值守,占地面積小,使用區域零污染。
10月22日,接受記者采訪的當天,趙宴平正在給一個建筑面積為11萬平方米的高層建設項目做水源熱泵的調機工作。他告訴記者:“這個新能源項目可使每層減少30厘米的厚度,這意味著開發商不僅可以在運行成本上省錢,而且可以多蓋出幾套房。同時,用新能源還給開發商帶來了賣點,這個項目的房子每平方米就比別處貴了近1000元。”
目前,石家莊已有部分小區采用了可再生能源。據悉,對于在建的總規劃面積135平方公里的重點項目正定新區,石家莊提出要將其打造為國內領先的“低碳、生態、智慧”新型示范城市。擬建供熱面積千萬平方米的新能源供應公司,采用污水源熱泵技術,節能收益預計近2億元/年。
建筑節能任重道遠
在采訪過程中,記者聽到了這樣一個笑話。某個做可再生能源的企業,在一個部門辦理手續時,一負責人發問:做可再生能源的?是不是搞塑料回收的?
“困擾新能源在建筑業的應用,最大的問題就是認識的問題,這包括一些地方政府部門、開發商、普通百姓對可再生能源的認知和認可。”一位業內人士分析說。
據了解,為了加大可再生能源在新建建筑上的推廣和應用,石家莊市規定,自2010年1月1日起,在市規劃區范圍內,對已經竣工、運行一年后經評審通過的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項目,給予“以獎代補”獎勵。采用太陽能光熱、光電技術的項目,給予總投資額30%的獎勵;采用土壤源、污水源、工業余熱進行供熱制冷的項目,給予50元/平方米的獎勵;采用地表水源和其他可再生能源供熱制冷的項目,給予35元/平方米的獎勵。每個項目獎勵資金最高不超過150萬元。
這樣的獎勵力度不可謂不大。“但應用新能源,在建設初期勢必造成建筑成本高(每平方米大約增加幾十元的造價),這讓很多開發商選擇小區實行集中供暖。”趙宴平說,“這樣開發商既省了錢,又少了設備維護的麻煩,因為集中供暖由政府來管。”
在對既有建筑的節能改造上,認識問題依然是一個城市行走在節能路上的羈絆。
張孟雄說,“無論是熱計量改造還是墻體的改造,如何做好群眾工作仍然是最主要的任務。比如墻體貼保溫層,就涉及到住戶的空調移動等諸多瑣碎的問題。這也許是老百姓還沒有體會到節能的甜頭吧。”
此外,擺在節能改造面前的一個現實問題是資金。這使一個城市力圖實現既有建筑大面積的節能改造似乎成為了“不可能”。
據了解,對既有建筑墻體、門窗等的節能改造,每平方米的改造費用約需400元左右。即使是一個中等城市,也必將面臨上百億元的資金難題。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趙宴平這樣描述企業的發展前景:正業公司從成立之日起總是賠錢,但去年開始站穩了腳跟,今年實現了自給自足,明年將會有盈利,企業后年就會有大發展。說這話時,對未來的信心和美好憧憬寫滿了他的面龐。
一個企業的發展或可昭示一個城市的節能之路:建筑節能任重而道遠。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