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0日,首屆中國太陽谷國際低碳科技博覽會上,主會場日月壇大廈前日晷型的太陽能集熱器,獲得了遠高于這座11層大廈的關注度。這部由皇明設計的太陽能空調,成為中國太陽能光熱產業中溫時代開啟的標志。
一周之后,與皇明同處德州的另外一家太陽能企業——奇威特人工環境有限公司,也發布了自己的太陽能中央空調。隨后的短短一個月時間內,包括力諾瑞特、海爾、美的在內的中國家電和光熱產業巨頭,都相繼推出了自己的太陽能空調產品。
幾乎沒有任何征兆,一直廝殺在電器產品最前線的空調行業,就在競爭逐步達到白熱化的時候,迅速開始向新的時代切換。而在這個新的時代,能源的主角也將由電力轉向太陽能。
技術突破
在太陽能光熱應用領域,中國似乎擁有絕對的優勢地位。
2009年,我國光熱產品年產量突破4000萬平方米,占世界的50%,保有量則高達1.45億平方米,占全世界總量的70%。而且,這一數字還在以每年超過30%的速度飛速發展。
但我國的太陽能產業,大量集中于太陽能低溫技術領域,即工作溫度在100攝氏度以下、以熱水器為主要應用的領域。而對于工作溫度在100攝氏度到500攝氏度的太陽能中溫領域,我國的技術儲備卻并不豐富。而能源利用效率更高的太陽能中溫技術,不但可以為太陽能空調、海水淡化等實際應用的提供技術支持,還可以為太陽能高溫技術提供必要的數據資料,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九五”期間,太陽能空調被列為國家重點項目。“十幾年的基礎研究,加上最近幾年各個企業的努力,從集熱器到自動化的控制系統,設計和材料上的創新,最終為太陽能空調的市場化奠定了基礎。”奇威特人工環境有限公司總裁李文介紹說。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