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這個行業的技術創新如何?
張:金鹿是目前行業中惟一的“中國馳名商標”,這是金鹿的第一大優勢。另外,產品種類比較齊全也是優勢,蚊香、電蚊香片、殺蟲氣霧劑等幾乎所有產品都很突出,而不是只有一種產品較突出。
我們很重視創新,金鹿的科研所是全國同業中的第一家,也是福建省民營企業中第一個辦起的科研所。此外,我們企業內部很協調,大家很團結,目前已形成一個輻射全國的銷售網絡。
“年輕時7年的從戎生涯,使張總有著軍人的剛強與堅忍,做事一向雷厲風行。”這是采訪前,一位曾與張華安有過接觸的人士對記者說的話。
一位偵察兵出身的退伍軍人,掌管著一家有著幾億資產的企業,又有全國人大代表等諸多頭銜集于一身,所以在采訪前,一種敬畏之感在記者心頭油然而生。然而,采訪開始后,在熱氣騰騰、四處飄逸的茶香中,記者很快就“卸下”了緊張的情緒。
張華安其實是溫和的,與一般軍人鋼鐵式的冰冷不同,他給人的感覺卻是熱情和氣。和一些企業負責人不同,他的話語間總是流露著為國為民、為社會貢獻的崇高使命感和責任感。記者在他古銅色的臉上,也似乎看到了他所經歷的一生滄桑,以及深藏著的剛強與堅決。
他告訴記者,1987年,他第一次在市場上發現有意大利生產的“必撲”牌電蚊香片。這一發現讓他感到震驚,蚊香行業是低附加值的行業,只有一直處在行業的領先地位,才能有更好的發展。于是他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找到供應電蚊香片生產設備的日本一家公司。
再三思考之后,張華安決定“傾其所有”,用公司創辦六年積蓄下的10萬美元,去進口這臺日本產的機器。
當時,他遭到了公司所有人的反對。但面對巨大的壓力,他沒有選擇放棄,而是力排眾議,把機器搬回了工廠。
電蚊香片的投產成了金鹿的二次創業,也讓張華安奠定了成為“中國蚊香大王”的基礎。在他的創業生涯中,類似的關乎金鹿生死存亡的決定,他沒有一次優柔寡斷,展現了一個軍人的氣魄和膽識。
1982年的那一場火災,是張華安創業過程中的第一個劫難。由于設備簡陋,蚊香的烘干房起火,他一年來艱苦拼打下的一切,在熊熊大火中化為一堆灰燼。然而,大火雖毀了他的廠房設備,卻燒不掉他不屈的精神。他說:“那時,我就是靠著堅忍不拔的精神,在廢墟中擦干眼淚,清理了廢墟,從頭開始。”
張華安身上的軍人氣質、膽魄,也已經深入金鹿整個團隊,使金鹿形成一支強悍的隊伍。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