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低碳經濟時代的到來,有沒有一種方式,能讓企業‘零風險’地收獲節能技術改造所帶來的效益?同時又讓項目的節能投資達到最科學、最完美的節能效果呢?
據中國節能協會節能服務產業委員會的估算,節能市場總規模約為4000億元。未來幾年,我國合同能源管理業務有望保持30%-40%的高速增長。合同能源管理在我國屬于新興事物,但作為生產服務行業的一個分支,又與節能減排的大環境契合,發展空間巨大。隨著整個節能市場被撬動,受益的企業將遠遠不止合同能源管理企業,而將演變成整個節能環保產業的“盛宴”。
據記者了解,目前天津市已決定利用國家財政和地方財政投入補貼1億元用于獎勵天津市節能改造的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截至2011年6月,天津市將計劃完成總計34萬噸標煤節能量的合同能源管理項目。
節能成為“零投入”
說起節能減排,企業的第一反應往往是花錢和投入,其實不然,好的商業模式完全能讓節能成為“零投入”的好買賣,而合同能源管理就是其中之一。
2011年2月21日,天津首批合同能源管理節能量審核機構出爐。這是天津市為促進節能服務產業發展,加快推進合同能源管理項目,規范合同能源管理項目節能量審核工作,經過專家會議評審并結合天津市實際情況,由天津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財政局和質量技術監督局聯合發布文件,指定5家第三方專業節能量審核機構從事天津市合同能源管理項目節能量審核工作。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