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0年12月31日,中國節能實現營業收入233億元,比上年增長14.9%,資產總額超過500億元,主要經營指標創造了歷史新高。
這是剛重組不到一年的中國節能環保集團(下簡稱“中節能”)交出的第一份成績單。2010年5月, 中國節能投資公司與中國新時代控股(集團)公司重組為中節能集團,成為央企中唯一以節能環保為主業的公司。
與此同時,中節能希望到2012年,公司資產規模突破1000億元,年營業收入500億元,年利潤總額35億元。
中節能董事會秘書張超認為,兩家央企的聯合重組實現了1+1>2的效果。
“聯合重組使中節能的品牌優勢和主業定位更加明晰,在節能環保領域的技術研發和工程設計能力迅速得以提升,進一步延伸節能環保產業鏈,實現了產業鏈上下游業務的對接,同時旗下勘察、設計與施工等企業得到了實業的支撐,市場空間大為拓展,發揮出了企業各自的業務優勢。”張超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
“聯姻”實現環保產業互補
相比其他央企整合過程中的政策推動,中國節能投資公司與中國新時代控股(集團)公司的“聯姻”則更多地基于自身需求。
“事實上,重組背后的政策因素并不是兩家企業整合的主要原因,更多的還是我們內生的需求,我們在業務上的互補。”張超說。據本報記者了解,原中國節能投資公司的前身為國家計委節能局,1999年開始實現市場化運營,以從事節能環保領域的投資運營為主,業務范圍專注于城市節能環保基礎設施,工業領域節能減排和資源綜合利用和清潔技術、新能源及相關礦產資源的開發。
而中國新時代控股(集團)公司則是由中國地質工程集團公司、原中機國際工程咨詢設計總院、中國新時代集團等三家央企組成,勘察設計、工程技術服務與施工的實力非常強大。
兩家公司的合并一度讓外界認為僅是將央企數量減少一家的簡單減法,但業內專家認為,在國資委對央企提出規模化的要求下,中節能的掛牌成立則更多地體現在產業鏈上的優質整合。
據張超介紹,在重組之前,中國節能投資公司就已經在節能環保、新能源領域積累了一定的產業基礎,也需要通過整合進一步擴大中節能的產業規模。而在產業的發展模式上,長期業務僅局限于投資領域的中節能也需要在設計、工程等方面強化自身的力量,包括提高自主研發的能力,而這正是中節能的軟肋所在。
“中節能和新時代重組恰恰把這兩個方面的優勢整合到了一起。新時代下面有設計能力很強的新時代國際工程公司。”張超說。
從規模上看,中節能在節能環保領域已形成了規劃、咨詢、設計、施工、設備制造、投資、運營等較為完善的產業鏈。
“完整的產業鏈增強了市場競爭力,這順應了國家經濟發展大勢,也順應了公司自身發展的規律。”中節能總經理余海龍說。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