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交通、建筑是我國消耗能源最多的三大領域,據粗略估計,建筑能耗占我國總能耗的27%,建筑節能是全國節能工作的一個重要領域。盡管我國自1986年就開始試行第一部建筑節能設計標準,但有資料顯示,我國95%以上的新建建筑仍是高能耗建筑,既有建筑采暖能耗相當于氣候條件相近的發達國家的2-3倍。
針對我國節能建筑推廣面臨的技術、體制、監管等障礙,全國政協委員、民盟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大學副校長蘇蓉《采取綜合措施加快節能建筑推廣》的提案和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常委、四川藍光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楊鏗《關于推動“綠色建筑”全面發展的提案》中一致認為,“十二五”期間,國家應采取綜合措施,優化節能建筑推廣的政策環境和社會環境,加快節能建筑的應用推廣。
【現狀與對策】
現狀:缺乏建筑節能的標識和認證措施
制定更高水平建筑節能標準
與工業、交通領域節能相比,建筑節能尤其是占主導地位的采暖、空調節能的影響因素更為復雜。我國節能建筑推廣面臨的障礙,從技術因素看,是建筑節能標準不完善、不配套,缺乏建筑節能的標識和認證等有效措施;從人的因素看,國家政策不配套,建筑節能管理工作體制不順、監管體系不健全,造成執法不嚴、監督不力,缺乏激勵機制和工作力度,缺少建筑節能與企業和公眾的直接經濟利益聯系,使得節能工作缺乏內在經濟利益推動力。
蘇蓉認為,國家應盡快完善以《建筑節能管理條例》為主體的法律體系,各個地方也應加緊進行建筑節能立法,明確建筑節能的法律地位和相關主體的責任、權利和義務,建立推進建筑節能的基本制度。同時,推行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激勵政策,形成鼓勵發展節能省地環保型建筑、綠色建筑及可再生能源建筑的財稅政策體系。
在蘇蓉看來,舊有的建筑節能標準已經不能滿足現實情況,應該制定更高水平的建筑節能標準。如北方地區應頒布實施65%的建筑節能強制性標準,有條件地區則應制定并實施綠色建筑強制性標準。另一方面,政府應大力推動太陽能供熱水技術、供暖技術、發電技術、制冷技術等重要節能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推廣,研究農村低能耗房屋建筑成套技術,力爭“十二五”期間在全國全面執行新建建筑65%的節能標準,并大力發展新型建筑節能產業,形成一定的產業鏈,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和經濟的持續增長。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