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廈門島內的街道、公園、企業并不鮮見的太陽能發電照明設施,誰也料想不到,最早的規模化應用竟是在島外的農村地區。而作為最早的開拓者之一,閩隆科工貿有限公司總經理孫閩兆曾經走過艱難崎嶇的“農村包圍城市”道路。
島外300盞路燈成轉折
“2006年我開始做太陽能發電時,廈門基本上沒有人能接受這個新事物。”作為最早的進入者之一,閩隆科工貿有限公司總經理孫閩兆說,推廣了兩年,由于太陽能不被了解,成本又相對較高,企業沒拿到幾筆訂單,他只得“另辟蹊徑”。
2008年,孫閩兆通過各種努力,將太陽能路燈推廣到了廈門農村亮化工程中,并在財政支持下,完成了集美田頭村和翔安烏山村、金柄村300盞太陽能路燈的安裝。令孫意想不到的是,這筆政府訂單使太陽能推廣上升到政府決策的層次,成為閩隆公司打開市場的轉折點之一。
而過去兩年,廈門太陽能發電開始漸入佳境。除了植物園、海灣公園、同安交警等公共單位外,麥克奧迪、可口可樂以及水晶森林、五緣灣一號等企業、樓盤也開始展示出對太陽能發電的熱衷。“去年公司營業額同比翻一倍左右,達1000多萬,比2006年翻了十幾番。”孫閩兆對這個行業的成長性充滿信心。
想讓廈成“太陽能電廠”
盡管業績猛飆,但孫閩兆卻不無憂慮。近兩年來,閩隆雖然完成了20多個太陽能發電項目,但多為離網供電,也就是為單個電器安裝單獨的太陽能板,這離太陽能集中并網供電還有不小的距離。
為此,孫閩兆從今年起開始加碼對太陽能并網的研發、投資。最近,他在廈門島對岸的漳州開發區承建了一個小型發電站,為路燈和夜景照明供電。
“太陽能發電怎么進入民用?我想從離島和海上養殖場的居民用電開始嘗試。”孫閩兆說,據他調查,像角嶼島、青嶼島這樣的海上小島,發電都靠柴油,供電很沒保障。如果在那里設立小型太陽能電站,將是不錯的主意。
孫閩兆還有一個設想:如果在廈門的大樓上分別安裝太陽能板,再通過電纜連為一體,那么每一座建筑就可以變成一臺發電機,而整個城市就是一座發電廠。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