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5年的中德技術合作-中國既有建筑節能改造項目日前完成。中德技術合作-中國既有建筑節能改造項目總結會29日在京召開,會議回顧和展示了項目實施的成果,交流了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工作經驗,并對唐山、北京、烏魯木齊3個城市及個人進行了表彰,高度肯定了他們為該項目實施作出的貢獻。
據了解,中國目前建筑能耗約占社會總能耗的1/3,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能耗有繼續增長的趨勢。中國北方采暖城市居住面積只有全國城市居住面積的10%,建筑能耗卻占到40%,不僅影響中國的能耗供應安全,冬季燃煤產生的污染也已成為影響當地經濟可持續發展和人民身體健康的重要污染源。組織和推動北方采暖地區既有居住建筑綜合節能改造,成為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的一項重要工作任務。
據該項目負責人徐智勇介紹,在歐洲工業國家,建筑能耗占社會總能耗的40%。為借鑒國外經驗,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組織了中德技術合作“中國既有建筑節能改造項目”,在唐山、北京、烏魯木齊等地開展一系列實踐,更科學和切合實際地制訂相關政策法規標準,開發適合我國和地方國情的技術路線和改造方案,制訂行之有效的群眾工作方法,以持續推動我國的節能改造工作。
本項目從2005年11月開始,為期5年,德國政府提供500萬歐元的項目經費,中方配套資金4000萬元人民幣。德國技術合作公司作為德國聯邦政府所屬的機構,受德國經濟合作與發展部委托代表德方執行項目。項目由5個主要領域組成:政策咨詢、示范項目、技術推廣、產業合作和知識管理。
專家認為,中德技術合作“中國既有建筑節能改造項目”在唐山、北京、烏魯木齊等地的實施,取得了明顯的節能效果,為保護大氣環境、實現節能減排作出了貢獻。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