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依江而建的水城,四川南充依據“以江為軸,北拓南延,跨江東進,擁江發展”的城市發展戰略,建設川東北區域中心城市和成渝經濟區北部中心城市。城市擴張的同時,供水系統是否跟得上,在未來5年中,我市供水情況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昨(25)日,記者就未來5年南充供水情況,到南充康源水務(集團)公司進行了采訪。
人均日綜合用水
或從320升上升到330升
嘉陵江為南充人民母親河,縱貫南充全境,由北向南將南充市區劃分為江西、江東兩大片區,順慶、嘉陵位于江西,高坪位于江東,城市工業、商業、生活用水均來自嘉陵江。目前,市區人均日綜合用水約320升。
未來5年,我市將進一步打好這張“水”牌。隨著人口基數增加,人口絕對數量增長,工商企業、產業門類增長,參考國內外其它同類城市的供水情況,根據預測,未來南充市轄三區城區人均日綜合用水為:2015年330升;2020年340升;2030年350升;2050年450升至500升。
江東江西
再添兩個總取水口
依據南充市第七次城市編修總規,我市規劃在江東、江西兩處上游設置城市飲用水總取水口,江東設在高坪區江陵鎮石盤村,飲用水源地取水規模暫定為22萬噸/日;江西設在順慶區搬罾鎮老觀廟村,飲用水源地取水規模暫定為56萬噸/日。
在江東片區,市第三水廠(高坪水廠)取水口位于城市規劃范圍中游,離城市太近,不宜繼續取水;高坪二水廠取水口靠近城市中上游,但其取水能力不能滿足江東片區中長期發展。江陵鎮石盤村的江東取水口,位于南充市規劃的外環高速公路之外,不受城市發展帶來的污染影響和威脅,水質條件能夠滿足江東人居、工業、商業的需求。
在江西片區,市一、二水廠取水口均位于城市規劃范圍中游。城市的旅游、人口、商業對水體污染較大,不宜繼續取水。而江西新設的南充市第四自來水廠(老觀廟水廠)的取水口,該處河道順直,主流靠岸,位于城市規劃區范圍之外,水源保護條件好,距離主要用水區較近,取水廠工程投資及運行費用較低。
城市擴張
供水跟上
按照南充市第七次城市修編總體規劃,南充市的遠期城市空間形態為“三城同構,緊湊城市”,由9個主要的城市功能區構成“三城同構”的特大城市。因此,市轄三區的“擁江主城、北部新城、產業新城”及城市周邊重點集鎮均在規劃編制范圍內。
南充市區目前共建有自來水廠4座,市一水廠生產能力為7.5萬噸/日,市二水廠生產能力為15萬噸/日,兩水廠并網運行供江西的順慶、嘉陵兩區及西充用水。市第三水廠(高坪水廠)生產能力為3.5萬噸/日,供高坪下段老城區用水;高坪二水廠生產能力為2.5萬噸/日,供高坪城區上段用水。
據悉,“十二五”初期,我市在實現市轄三區城市供水一體化運營的基礎上,將大力推進南充市新型城市化、新型工業化以及“三城同構”城市建設思路的深入發展,加快提升南充城市供排水能力。2011年至2015年,開工建設搬罾鎮老觀廟南充市第四自來水廠、江東第五自來水廠、嘉陵區境內第二生活污水處理廠、化工園區南充市河西自來水廠,以高速成長模式主導南充市城市供排水管網建設。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