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中國光伏業“雙反”的背后,是兩國愈演愈烈的新能源政策博弈。
28日,在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第五次會員代表大會間隙,商務部部長陳德銘表示:針對光伏企業目前面臨的困難,中國商務部在夏威夷(APEC期間)已經和美國貿易談判代表柯克以及美國商務部提到了這個問題, “一方面,你要我(中國)在環境產品方面減稅;另一方面,你又對非常優秀的環境產品實行‘雙反’的調查,我們提出了我們的關切,并將密切地關注這件事情的進展。”他說。
昨日,已經赴美進行首輪聽證會抗辯的十家中國光伏太陽能企業和中國機電進出口商會召開新聞發布會,欲集體抱團抗爭到底。
終裁結果或將不樂觀
種種跡象顯示,此次案件裁決結果,很可能對中國出口企業不利。
“這個案子雖然不及前幾年針對中國歧視性的輪胎特保案,但其涉案金額和對企業的影響將是非常大的。”一名接近該案件的中國商務部人士表示。
此次“雙反”調查中國晶硅光伏電池行業的聯合應訴代理律師,盛德國際律師事務所北京辦公室李磊指出,由于本案產品范圍認定依然在一個雙方爭執的過程之中,還沒有一個定論,但應是一個相當大的數目,占據了美國太陽能光伏很大的市場份額。
美國“雙反”調查由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和美國商務部兩個部門負責實施。ITC將于12月5日發布初裁。李磊表示,從歷史情況看,ITC在初裁中認定無產業損害并終止調查的情形非常少,不足10%。考慮到本案復雜的政治和貿易背景以及較高的公眾關注度,中國應訴企業并未寄希望于ITC在初裁階段就認定不存在產業損害。
美國商務部將可能于2012年1月和2月就“雙反”調查作出初裁,最遲將于明年11月作出終裁。在美國商務部作出初裁之后,反傾銷、反補貼稅將開始適用,進口商將在產品清關時被要求支付保證金或押金。
目前本案的調查核心在于,美國的光伏產業企業的經營情況惡化,是否與來自中國的進口相關。
作為中美雙邊貿易的活躍律師,美國世強律師事務所(Steptoe & Johnson LLP)華盛頓總部的合伙人肯尼斯·皮·尤因(Kenneth P. Ewing)表示,根據以往歷史經驗判斷,低迷的經濟形勢,加上11月開啟的美國選舉周期,中國光伏太陽能企業很有可能獲得一個不利的裁決結果,包括更高的對美出口關稅。
尤因指出:“企業最好的辦法就是不管結果,抗爭到底,以獲得至少一個相對較低的傾銷和補貼稅,因為美國自身的光伏太陽能產能也有限,不可能就此將中國產品拒之門外。”他說。
中國企業抱團應對
此次“雙反”調查,對中國光伏企業來說無異于一場“地震”,光伏企業在抱團應對的同時,也在積極尋求新的出路。
“2002年時我們在西藏的光伏電站上網電價高達10元/度,而幾年之后的今天,光伏上網電價已經降到了1元/度,不久的將來我們就可達到平均上網電價的水平,而我們未來的目標市場則是國內市場。”天合光能(TSL.NYSE)董事長高紀凡在發布會上作了上述發言。
阿特斯陽光電力公司作為赴美抗辯的主力企業,其總裁兼CEO瞿曉鏵指出,今年阿特斯全球銷售大約在20億美元,在美銷售大約為2億美元。從去年的情況來看,其在全球的市場份額大約在 6%,今年估計這個比重還要上升一些。
從他赴美抗辯歸來的直觀感覺來看,他目前對該案的結果抱著謹慎樂觀的態度。雖然有絕大多數支持自由貿易的美國同行企業的同情,但選舉周期的政治因素,以及非理性的洶涌民意,已經在影響著理性的法律決策本身。
“如果出現了最壞的情況,對今年不會有影響,最早也要在明年夏天終裁結果出來以后才能看到。我們已經在2009年就開始在加拿大建立組件廠,今年年初正式生產,客觀上可以規避此種‘雙反’措施。”
然而,中國光伏企業近期的集體不振卻是不爭的事實。例如,賽維LDK(LDK.NYSE)三季報顯示,該公司報告期虧損高達1.145億美元。而尚德電力三季報也有1.164億美元的凈虧損。
而尚德電力董事長施正榮對此的辯解是,中國光伏企業正因為沒有如部分美國企業所說的那樣,獲得政府的特殊補貼,反而要承擔比歐美同行更高的利率等成本,因此在行業寒流中會出現虧損。但待行業恢復到正常的、理性的情況后,行業利潤會有所好轉。
高紀凡則指出,中國光伏企業承擔的銀行利率是6%~10%,而歐美的利率只有4%~5%,因此中國企業的低價競爭能力是靠全球化的運作達到的。
然而,光伏行業內部也有不同聲音。一位外資光伏企業專家表示,國內光伏企業當然應當維護自己的權益,但也應同時認識到,美國的調查反而為國內企業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自我反思和提升內功的機會。“如果國內企業只是依賴于政府的維護,而不在產品研發、成本降低等方面做長遠考慮,則可能錯過了一個自我調整的機會。”該專家說。該專家指出,目前國內光伏企業在技術研發上的確與國際水平有較大差距。以太陽能電池板的核心指標光能轉化率為例,日本京瓷、三洋等主要太陽能電池板的轉化率可達18%~19%,而國內的尚德電力等頂尖企業的轉化率最高也僅在15%~16%的水平。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