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記者從山西省環保廳了解到,為規范企業排放管理,避免超總量排污現象發生,該省環保廳決定給對排污企業實施“刷卡式”總量控制管理。目前,首批100家重點排污企業正在安裝設備,預計明年1月1日起就可實現聯網。屆時,監控平臺和排污企業現場端可實時顯示和動態扣減允許排污量。
按照要求,首批實施總量監控的企業需安裝總量監控儀。同時,山西省環保廳將為其發放污染物排放總量IC卡,并按照“年初充值、年末核算、實時扣減、超量警告”的原則進行動態管理。據了解,首批企業實施總量監控的指標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學需氧量和氨氮4項,預留監控指標為煙塵、工業粉塵和二氧化碳3項,暫不納入管理。首批持卡企業要求于明年1月底前到省環保廳辦理IC充值手續,相關處室將依據排污許可證上規定的年允許排放量予以充值。
山西省環保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企業污染物排放實現IC卡管理后,該省環境監控中心將根據所在企業的污染源自動監控數據,實時扣減允許排污量并通過聯網數據顯示在排污企業終端。自動監控數據每個工作日審核發布一次。對于已排放量達到允許排放量90%的企業將發送提醒,對于已超量排放的企業將通過總量控制儀發出警報。對已安裝總量控制儀、年底核算總量排放超標的企業,省環保廳將依法實施行政處罰;對于一年中超總量排放的企業,經省環保廳審核后,應在規定時間內前往山西省排污權交易中心購買排污指標以滿足總量控制要求。購買排污指標的前提為,不得超過本區域主要污染物總量控制指標,滿足區域環境功能區質量要求。
另外,據介紹,首批“刷卡式”總量控制儀設備費用由省環保廳使用國家專項資金承擔,不需要排污企業支付。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