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8日透露,首個中德合作公共建筑節能“被動房”項目已正式落戶石家莊。本月至明年8月,兩國將以技術合作的形式打造設計面積約13000平米、地上共6層的“被動式”節能建筑研究交流中心。
據介紹,該項目由河北省建筑科學研究院與德國能源署攜手推進。其中,德方負責提供技術培訓、項目建設期間技術支持、建材以及確定技術標準等。而中方負責主要結構設計,其設計將結合中國國情,并盡量降低因新技術采用所增成本。
河北省建筑科學研究院專家表示,“被動房”技術可根據自然條件對能源利用有所側重。中國東西橫跨三大階梯,南北縱跨熱、溫、寒三帶,各地的氣候差異很大,因此,因地制宜地研究發展“被動房”有重大現實意義。
“被動房”技術起源于德國,其設計理念在于吸收自然能量的同時減少建筑本身的能耗,并通過熱(冷)回收裝置將室內廢氣中的熱(冷)量回收,從而顯著降低能源需求。實驗表明,建筑面積為10000平米的被動房,同比可比普通住宅減少二氧化碳103.43噸/年,節約標煤42.59噸/年。“被動房”因其強大的節能功效,已成世界上最前衛的建筑方式之一。
中德兩國曾先后合作在哈爾濱和秦皇島建設“被動房”住宅項目,而雙方合作建設公共建筑尚屬首次。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