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9月底國務院發文直指多晶硅等行業產能過剩后,另一項針對太陽能投資的整頓措施正在醞釀當中。
來自工信部的消息稱,該部正在與國家發改委聯合開展全國太陽能光伏企業調查,主要是全面摸底國內多晶硅和太陽能電池生產企業情況,并近期將根據調查資料形成報告上報國務院,以便盡快完善并出臺相關的產業發展指導文件。
據了解,除此之外,此次針對太陽能行業的整頓還將為融資樹立更嚴格審查標準,抬高行業準入門檻,解決行業投資過熱、產能過剩等問題。
“從整體規劃而言,多晶硅行業確實存在過熱情況,主要集中在低端、落后產能過熱,但現在優質的產能還是缺乏。”10月22日,賽維LDK一位高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優質產能的評判標準為采用最新工藝、單線產能超3000噸或6000噸、成本遠低于市場價,“工信部與發改委即將出臺的產業指導意見應該是鼓勵新上優勢產能,淘汰落后技術”。
產業指導意見的出臺將來源于自9月份開始的行業大型調查。該月21日,發改委和工信部已聯合向各省市有關部門下發了調查表,讓各省市提供當地多晶硅、太陽能電池的現有及規劃產量、產能、技術來源、能耗等數據,目前統計結果正在匯總中。
江蘇中能硅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下稱江蘇中能)副總經理呂錦標稱,國家相關部委在8、9月份密集造訪了江蘇中能,正是調研多晶硅行業的投資過熱及產業發展情況。
“即將出臺的產業指導意見,估計主要是細化9月底國務院下發的《關于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若干意見》(下簡稱《意見》)的內容。”呂錦標說,《意見》本身其實已經建立起了太陽能產業的準入標準。
另一方面,中國證監會近期已向國家發改委移交了一部分關于企業融資的審查權。這些審批權包括企業增發、非公開發行、可轉債和上市公司債。
“這意味相關行業的企業,如果要獲得融資,需要同時通過證監會和國家發改委兩個門檻。”呂錦標解釋,資本市場融資門檻的抬高與先前銀行貸款要求提高相似。而此前,企業在融資時,只有首次公開售股(IPO)和分離交易可轉債兩種手段,需要征得國家發改委的同意。
航天機電(600151.SH)證實,航天機電2008年7月向證監會提出申請配股18.37億元。今年7月27日該申請已獲得了證監會發審委的通過,但證監會依然要求航天機電再上報一份材料,以便轉交給發改委并等待意見。
中投證券統計資料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四川、河南、江蘇、云南等20多個省有近50家公司正建設、擴建和籌建多晶硅生產線,總建設規模逾17萬噸,總投資超過1000億元。倘若這些產能全部實現,相當于全球多晶硅年需求量的兩倍以上。
“兩大殺手锏齊落,事實上直接摘掉了17萬噸規劃中的大部分項目。”上述賽維LDK高管認為,這是國家對新型產業建立和完善準入標準的體現,但位處行業前列的優質太陽能企業不會受此影響,反而將獲得國家及金融兩大層面更大力度的扶持。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