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用手機瀏覽
身為億萬富翁,劉志峰卻習慣積攢零錢,在他回農村老家時帶給父母。“我給父母整錢,他們不要。”劉志峰說,父母是傳統的農村人,說什么也不來城里跟他一起住,給父母零錢是讓父母知道他平時不亂花錢。
15年前劉志峰離開位于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杭錦旗的農村老家,來到鄂爾多斯衛生學校上中專,當時父母告訴他在外地寧可自己吃虧也不能讓別人吃虧。父母的囑咐對他以后的創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由于沒有經濟實力,創業開始只能在夾縫中生存
如今,只有30歲的劉志峰已經是兩家大型民營企業的董事長,身家3億多,公司員工400多人。“我的性格不適合當醫生。”他說,父母讓他上衛校是覺得醫生走到哪兒都能吃飽飯。1996年,劉志峰中專畢業后來到包頭一家煤炭企業看煤廠當檢驗員,當時他的想法只是為了解決溫飽。
好強的劉志峰在解決了溫飽的同時,總在想著能夠有自己的事業。他選擇了自己比較熟悉的煤炭行業進行第一次創業。1998年,20歲的劉志峰開始從鄂爾多斯市向包頭販運煤炭,他當時是在包頭所有販煤人中年齡最小的。在無法得到他人資金支持的情況下,為了減少運輸成本,他親自押運煤車。
“司機兩班倒,我就一個人頂著。”他說,由于沒有經濟實力,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存,辛苦創業一年只掙了不到兩萬元。
原本應該獲利20多萬元的工程,到了最后卻賠了20多萬
1999年,正在劉志峰的初次創業陷于低谷時,他的家鄉鄂爾多斯市的經濟開始發展起來。聽一位朋友偶然談起,包頭鋁業的產品銷不動,而鄂爾多斯的發展一定需求大量的鋁型材。于是,他進包頭鋁業在鄂爾多斯的經銷部當了一名銷售人員。
“那時我沒有工資,業務提成也少得可憐,連招待費都不夠。”劉志峰說,在和客戶談業務時得知,鋁型材加工成門窗,要比出售鋁型材的利潤高一倍多。
“創辦一個鋁制門窗加工企業,前景一定不錯。”當年10月,劉志峰開辦了一個擁有30名員工的小型鋁制門窗加工廠。22歲的他,初次建立自己的產業,由于年輕又不懂得管理,員工浪費材料和鋁制門窗的返工率很高。當年他做了150多萬元的工程,但經營利潤比他預期的少得很多。
2000年,了解到鄂爾多斯市還沒有人加工和經營塑鋼門窗產品,劉志峰敏銳地意識到塑鋼產品以后要取代鋁合金。當年8月,他到山東訂購設備和鋼型材,并且請回了技術人員指導,用了15天就初步建起了加工廠,并注冊成立了鄂爾多斯市宇峰裝飾工程公司。
通過老客戶,他接了一個建筑工程的塑鋼門窗制造和安裝工程,可由于不知道塑鋼門窗和鋁制門窗存在差異,沒有在安裝塑鋼門窗是加注膠條,而塑鋼門窗熱脹冷縮的比鋁制門窗大得多,安裝的玻璃到冬天就出現了裂紋,那之后的一年里只得不停地為這個工程換玻璃,原本應該獲利20多萬元的工程,到了最后卻賠了2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