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尚德公司提交的《晶體硅太陽電池和組件初始光致衰減檢測方法》標準提案,于2012年4月6日獲國際電工委員會批準立項,標準編號為IEC 60904-11。IEC60904是由國際電工委員會太陽光伏能源系統標準化技術委員會(IEC/TC82)發布的基礎標準,包括電流-電壓性能測試,光譜響應測量等部分,廣泛應用于光伏器件的性能測試,在全球具有很高的權威性。作為IEC60904系列標準的第11部分,初始光致衰減檢測方法也是第一份針對商業化太陽電池的IEC國際標準。該標準的獲批立項,也是尚德公司在順利完成多項光伏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編制后,在國際標準領域所取得的又一項重大突破。
經過多年的努力,尚德公司擁有IEC/TC82工作組專家5名,位居國內光伏企業第一位,形成了以施正榮博士、張光春高級副總裁為首的光伏技術標準團隊,并有專職人員負責收集整理國內外光伏技術標準相關信息,實時跟蹤光伏技術標準發展的最新動態,提出并參與光伏技術標準制定,不僅充分發揮了行業龍頭企業的帶頭作用,更是代表中國企業在國際光伏標準舞臺上發出了自己的聲音。
初始光致衰減(Light-induced degradation, LID)是指太陽電池或光伏組件在使用初期輸出功率大幅度下降后趨于穩定的現象。根據最新研究成果,該現象發生的主要原因是P型摻硼硅片在光照的情況下產生了硼氧復合體和硼鐵復合體,降低了其少數載流子壽命,導致太陽電池的功率下降。由于太陽電池初始光致衰減存在不一致性,同一光伏組件內原本電性能一致的太陽電池,經過光致衰減后,電性能可能會存在很大差異,從而引起光伏組件輸出曲線異常和熱斑現象,甚至有可能導致光伏組件的早期失效。因此,在封裝成光伏組件前,對太陽電池進行初始光致衰減檢測,并針對衰減幅度較大的太陽電池進行預衰減處理,是確保產品性能和質量,避免客戶利益遭受損失的重要措施之一。
尚德公司自2006年即開始晶體硅太陽電池和光伏組件的初始光致衰減的研究,針對各個批次的太陽電池進行了大量的檢測,積累了豐富的數據,形成了一套有效的處理手段,并在中國太陽能光伏大會、中國國際光伏技術大會等發表相關研究論文多篇。為了提升整個中國光伏行業產品質量和企業形象,尚德公司還多次公開呼吁上下游企業關注并攜手解決晶體硅太陽電池和光伏組件的初始光致衰減,得到了多家國內一線廠家的響應。此次初始光致衰減檢測方法獲得國際標準立項,更是體現了國際標準組織和國內外專家對尚德公司工作的認可,為在全行業推行初始光致衰減檢測、提高產品質量和穩定性、降低光致衰減對最終用戶的影響,提供了有力支持。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